A27: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之春”丰富了城市乐声
吴申
  ◆ 吴申

  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的同时,对想象力的提升以及美育、德育的培养也有帮助。我们常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对于乐曲来说,聆听者就是第三度创作。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对艺术的欣赏都不尽相同。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也是丰富城市音乐教育的舞台。

  我现场聆听了本届“上海之春”艺术教育展演之一的“正能量歌唱家敖长生点·线新唱法上海演唱会”,据敖长生介绍这是他多年来演唱总结的方法,即“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既非民族,也非美声和流行的一种新的唱法,是为歌者演唱减轻负担,始终用流动的气息引领发声,用说话的动作带动发声的新方法”。演唱会上,他还邀请了他的学生用新唱法示范演唱。

  另一台是《汤蓓华与国际获奖学生音乐会》,尤其是下半场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跨界”《春江花月夜》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其实,艺术“跨界”不是新鲜事,东西方艺术的同台对话尝试也有不少,只是将钢琴、昆曲、箫与书法融合,共同演绎名篇《春江花月夜》的方式却属首次。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汤蓓华和青年笛箫演奏家毛宇龙为“昆曲王子”张军的昆曲《春江花月夜》演唱伴奏,而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则现场表演了大气澎湃、一气呵成的草书《春江花月夜》。

  这一作品难度主要体现在编曲上,原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黎英海教授根据古曲《夕阳萧鼓》改编的钢琴曲《春江花月夜》模仿了萧、鼓、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极大地发挥了钢琴的特点,然而此曲是降G调,所有音符都在钢琴黑键上完成,而在昆曲唱腔中,降G调却极为罕见,在昆曲《春江花月夜》中,张军运用的是F调。

  担任编曲工作的金复载教授为了能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苦思了一个月之后,在征得双方同意,于是将昆曲的唱腔升了半个调,而毛宇龙更是为此去乐器厂特别定制了降G调的箫。

  钢琴家刘诗昆聆听了这首作品后说:“这样的跨界合作无论是对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而言,都很有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更要创新,才能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上海之春’是孵化新作的舞台,在这个平台上,中西文化交融、共生,意味着将这几种艺术都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音乐和书法都是流动的线条,跨界的“春江花月夜”引领我们进入了东西方古典艺术的纯净世界,感受“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以及深刻的人文情感。书法、昆曲和箫都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融合,在水墨淋漓的意境里,将这首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之意蕴的情感力量与精神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让千余名观众深深陶醉其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为一部“印度主旋律电影”喝彩
扫一扫
“上海之春”丰富了城市乐声
微影院要避免陷入“短寿”陷阱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A27“上海之春”丰富了城市乐声 2017-05-20 2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