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许,他是崇明最后一个铁匠
李洁琳 叶晓雯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崇明向化镇老村里的铁匠铺。老铁匠施师傅给熔炉中添了些煤炭,趁着炉火把铁钎烧到通红。在他的手里,任何坚硬的铁块,都可以在烧灼滚烫的时候变成方、圆、长、扁、尖等形状。在这个崇明岛上的小村庄中,55岁的施师傅与打铁结缘已有30年。16岁接触了“打铁”这一行后,久而久之也就“爱”上了这门手艺。他的打铁店在周边村镇家喻户晓,因为施师傅高超的技术和精致的工艺,总能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人。

  每天早上8点,他来到铁铺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炉子生起。然后,除了午休时间会去店铺看看,其他时间就在小小的工作间里干活,一天下来工作时间长达10个多小时。“即使我从早干到晚,一天最多也只能打造4把刀。”说起自己的生产效率,施师傅也有些无奈,比起大机器生产来,手工效率着实太低。施师傅自己也感慨:“这门手艺,传不下的。现在年纪轻的没人愿意做这个,又苦又累,做父母的也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不念书,干这个行当。”他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刚工作,现在上海。施师傅说,打铁这事也是出于感情,再干几年也要退休歇息了。

  当年这打铁的手艺是家里祖传下来的。他十六岁便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以前读书的时候放假便来父亲的小作坊打打下手,时间长了便也了熟于心。后来在县工艺公司工作,1996年公司整改下岗后,就开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小作坊,直到现在。施师傅直言:“没人会喜欢打铁,但时间长了也就有感情了。”他拉起衣袖,双臂上布满了疤痕,“这些都是在打铁过程中铁花爆溅留下的。”他耐心的给我们介绍每一个疤痕的来源,仿佛在讲述一个个逝去的岁月。

  施师傅制作的铁器都是为农民做农活服务的,地里干活的人要什么东西都会来作坊里找他。因为手艺好,来的人自然也多。施师傅在向化镇和中兴镇也开了属于自己的店铺,妻子对于施师傅的工作也是全力支持,平日就替他看店。

  30年来,施师傅有了自己申请专利的菜刀,耐用而锋利,就连市里面高级刀具店里的刀也比不上。他的妻子说,那把菜刀是施师傅自己设计出来的。“你要是想制作东西,只要把样品给他,他就能做出你满意的铁具。”说话间,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像铁匠施师傅这样的手艺人,在崇明岛也已经不多了。多年以后,也许只有作坊里这台1987年购置的打铁机上点点斑驳的斑痕,还能印证施师傅三十多年打铁生涯的记忆。

  社区联络员 李洁琳 社区全媒体 叶晓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第A05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与民分忧 为民解难
碎石满地车乱停 断头之路何时通
浆糊要卖海参价
夏日徜徉新华路
来金山城市沙滩享受啤酒和美食
也许,他是崇明最后一个铁匠
新民晚报新民邻声/上海新闻A10也许,他是崇明最后一个铁匠 2017-06-19 2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