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语音交互技术
1996年,15岁的吴义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在智能语音实验室里他看到能让机器听懂人类语言并且开口说话的实验非常有趣,从此与这一方向结下不解之缘。后来他师从国内语音技术研发先驱如今的科大讯飞董事长王仁华,并于2006年取得科大博士学位,到现在他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已经有十五年的经验。
几年前,吴义坚当了爸爸,他发现孩子们喜欢玩的平板电脑是为成年人设计的,并不完全适合幼儿,于是琢磨着为女儿做一款有价值的智能终端产品。而另一方面他想到,幼儿更依赖触摸、语音等自然交互方式,自己一直研究的语音交互技术研发其实可以成为幼儿认知的一种工具。于是他成立了公司,邀上同样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博士赖伟担任技术总监一起在上海创业。
机器人也有“喜怒哀乐”
要做针对儿童领域的人机对话并不容易,牙牙学语的孩子口齿发音都不清楚,叠词又多,对机器学习带来更大难度。吴义坚和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儿童语音识别率从60%提高到了90%,在国际领先。为了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团队不断迭代、优化深度学习的模型,不断积累儿童语音数据,最新一代的产品小8机器人不仅可以与3岁以上的孩子轻松对话、完成语音指令,还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比如孩子如果骂小8,小8就会生气并且要求孩子道歉,如果不道歉就不会进入下一个话题。“我将它称为‘拟脑’机器人,它模拟人类大脑,能够理解对话、拥有情感、主动学习。”吴义坚说,小8的“大脑”设在云端,会通过不断的使用和交互与小朋友一起成长,自动升级,变得越来越聪明。
实现了最初的构想
目前,用户智能语音应用体验中都需要通过按键或呼叫来“唤醒”机器人。为了让幼儿用户更好的体验,实现更自然的交互,团队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攻克“持续侦听下的意图理解”难题,让小8可以在“加入聊天时”不插嘴,但是该反应的时候有反应。这项技术突破也让小8成为这一领域唯一一个不用每次唤醒的机器人。
有了技术,集成智能硬件,加载国学、音乐、英语等教育内容,添上与家长视频、监控、防沉迷等功能,吴义坚实现了最初构想的幼儿智能终端。“幼儿智能机器人并不是取代父母的存在,而是可以很好地成为父母的助手,陪伴和帮助孩子成长。”吴义坚说。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