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让戏曲演员攻读本科现象谈
~~~——让戏曲演员攻读本科现象谈
~~~——让戏曲演员攻读本科现象谈
~~~——让戏曲演员攻读本科现象谈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读与苦练 掂孰重孰轻
学历与能力 应比翼双飞
——让戏曲演员攻读本科现象谈
王剑虹
  不久前,上海戏剧学院首届越剧本科生班毕业了。而此前,京剧、昆剧的本科生已相当普遍,京剧研究生班也已办了20多年了,掰掰手指一数,差不多现在京剧舞台上有点名气的演员大都已是“研究生”。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戏曲演员的“标准”学历是中专,如今戏曲演员的学历普遍提高,这自然是好事情。不过学历高了,能力有没有跟上,却是一件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整体学历提高

  戏曲本科生的出现应该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一是国民的整体学历在提高,大城市里大学本科生遍地都是,没道理让戏曲演员一定要在学历上“低人一等”。另外,无论是落户还是评职称,学历都是必须的。上海京剧院院长曾直言,现在进京剧院的都是本科生,不然就没法入上海户籍。而评职称的话,中专学历显然也是完全不够的。在这种大环境下,戏曲本科生“应运而生”,是很自然的。

  读“本”有无必要?

  然而,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戏曲演员该不该被“困”在学校读本科文凭,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毕竟,即便是京昆这些对幼功要求比较高的剧种,十来岁进戏校,坐科八年中专毕业,也足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来了。一位戏剧界人士在看了越剧本科班毕业公演后,在微信上表示对戏曲教育热衷于办本科班不以为然:“从戏曲演员来说,从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正是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大好年华,硬要念几年本科岂不是缩短了他们的艺术生命?”更有老演员直言,现在戏曲演员的“高学历”并没有在舞台上体现出来。

  设置应该灵活

  应该承认,戏曲人才的成长与很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同,舞台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然,学校也有演出,但学校和剧团的功能毕竟不同,学校以学习为主,而剧团以演出为主。如上海沪剧院青年团演员们一年有百来场演出,这是在校学生难以想象的。也正是大量的舞台实践,使得这些以中专学历从戏校毕业的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沪剧舞台上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与其他同样年龄段本科毕业的各剧种戏曲演员相比,这些“低学历”的年轻人在舞台上不仅不逊色而且还显得更成熟、更有光彩。

  当然,在学历被当作“硬指标”的当下,反对戏曲演员读本科,似乎有点没道理。但戏曲本科的设置能否更灵活一点、使之更符合戏曲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让学历与能力比翼双飞,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苦读与苦练 掂孰重孰轻 学历与能力 应比翼双飞
广场舞,老年人不再一统天下
“中国诗词大会” 优秀选手出书
《白说论语》出版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6苦读与苦练 掂孰重孰轻
学历与能力 应比翼双飞
2017-07-10 2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