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学历提高
戏曲本科生的出现应该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一是国民的整体学历在提高,大城市里大学本科生遍地都是,没道理让戏曲演员一定要在学历上“低人一等”。另外,无论是落户还是评职称,学历都是必须的。上海京剧院院长曾直言,现在进京剧院的都是本科生,不然就没法入上海户籍。而评职称的话,中专学历显然也是完全不够的。在这种大环境下,戏曲本科生“应运而生”,是很自然的。
读“本”有无必要?
然而,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戏曲演员该不该被“困”在学校读本科文凭,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毕竟,即便是京昆这些对幼功要求比较高的剧种,十来岁进戏校,坐科八年中专毕业,也足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来了。一位戏剧界人士在看了越剧本科班毕业公演后,在微信上表示对戏曲教育热衷于办本科班不以为然:“从戏曲演员来说,从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正是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大好年华,硬要念几年本科岂不是缩短了他们的艺术生命?”更有老演员直言,现在戏曲演员的“高学历”并没有在舞台上体现出来。
设置应该灵活
应该承认,戏曲人才的成长与很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同,舞台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然,学校也有演出,但学校和剧团的功能毕竟不同,学校以学习为主,而剧团以演出为主。如上海沪剧院青年团演员们一年有百来场演出,这是在校学生难以想象的。也正是大量的舞台实践,使得这些以中专学历从戏校毕业的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沪剧舞台上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与其他同样年龄段本科毕业的各剧种戏曲演员相比,这些“低学历”的年轻人在舞台上不仅不逊色而且还显得更成熟、更有光彩。
当然,在学历被当作“硬指标”的当下,反对戏曲演员读本科,似乎有点没道理。但戏曲本科的设置能否更灵活一点、使之更符合戏曲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让学历与能力比翼双飞,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