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白领舞蹈团队积极参与异军突起~~~
白领舞蹈团队积极参与异军突起~~~
白领舞蹈团队积极参与异军突起~~~
白领舞蹈团队积极参与异军突起~~~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领舞蹈团队积极参与异军突起
广场舞,老年人不再一统天下
朱渊
■ 年轻人在赛场上一展风采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首度向市民舞蹈团体开放,为期三天(7月7日-9日)的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决赛在此点燃烽火,来自上海各区县的137支群众舞蹈团队在此角逐百强。

  据悉,大赛自3月25日启动以来,经报名、初赛,一千多支市民团队进入区级复赛,最终137支团队进入最后角逐。决赛分为6场,5场为广场舞,1场为流行舞及其他舞种。广场舞比赛不再完全是“上海老阿姨”的天下,越来越多的“上海爷叔”与白领也参与其中。

  白领从点缀变主力

  5场广场舞决赛中,其中一场是白领专场,这也打破了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的纪录。嘉定区在嘉定工业区首开白领专场,70多家企业、近5000人参与其中。最后全上海15支上海白领舞团凭借强劲的实力闯入决赛,“迫使”主办方特地为他们在周末举行了专场比赛。

  长宁区的儒雁飞艺术团是一支团员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白领艺术团,团员中有教师、设计师、IT工程师、职业经理人,她们热爱舞蹈,凭着改良的太极舞蹈跳到米兰世博会,还身着海派旗袍走进2017年央视春晚上海分会场。松江岳阳梦之鹿舞蹈团是进入决赛的最年轻的广场舞团队,团员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每次比赛结束,岳阳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周梅都要给每个队员的单位写一封表扬信,为队员们争取单位的支持。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介绍,“以前广场舞大赛中白领团队凤毛麟角,这次居然能开出专场,可见广场舞正从中老年人走向年轻化。”白领团队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以及频繁的人员流动,“我们还是要正视这个问题,尽可能为他们协调时间,留住年轻的力量,留住他们对广场舞的热情。”

  广场舞也能高大上

  与以往舞蹈大赛不同的是,此次比赛中网上的流行节目大幅减少,舞蹈曲目重复度降低,各舞团纷纷凸显自身的特色,大赛中原创舞蹈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元素广泛渗透到市民舞蹈之中。

  大赛中既能看到身穿旗袍手拿檀香扇的具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味的海派舞蹈;也有崇明竖新镇的“布艺”、庙镇的“赛龙舟”,浦东祝桥的海派秧歌;朝鲜族的长鼓舞、“侗族欢歌”、新疆的“达坂城的姑娘”等民族舞蹈也在赛场上争奇斗艳。

  主办方还特地委托市舞蹈家协会、上海体育学院教师联合为市民编创了三套极富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打莲湘、太极和海派秧歌,并通过录制视频、舞蹈老师亲授等形式送舞进社区,让上海市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上海的民俗和非遗文化。

  嘉定安亭独有的“最炫汽车城”、南翔镇的“古镇荷韵”,金山廊下的“廊韵竹香”,闵行新虹街道的“魅力新虹”,杨浦四平镇的“激情四平”等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原创舞蹈让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爵士广场舞,踢踏舞等原本属于流行舞范畴的舞蹈也跨界进入广场舞行列,在大赛中屡屡被演绎。

  参与编舞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舞蹈指导裘思凡坦言:“我们对上海各地域的舞蹈进行了汇总和创新,增强了观赏性,易学易改编,给各团队留下了发挥空间。”“越来越多专业舞蹈人士的加入,使广场舞的艺术水准大为提升,比赛比到后面就是比原创力了。”大赛评委,上海市舞蹈家协会艺术室主任王源说。

  2017市民舞蹈大赛还在文化上海云上开辟了“最佳网络人气团队”版块,决赛过后,市民可网络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市民舞蹈团队。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苦读与苦练 掂孰重孰轻 学历与能力 应比翼双飞
广场舞,老年人不再一统天下
“中国诗词大会” 优秀选手出书
《白说论语》出版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6广场舞,老年人不再一统天下 2017-07-10 2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