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往事如云
这一年正是宣景琳拍片最多、也最为紧张忙碌的一年:《妇道》《路柳墙花》《女儿经》《再生花》《空谷兰》《乡愁》等影片中,都有她主演或参加扮演的角色。丈夫对她说,你近来虽然忙,但阿凤的事应该管一管了。宣景琳诧异地问道:“怎么啦?”丈夫说:“你看不出来吗?阿凤与那个说书的蒋月泉好上啦!”宣景琳愣了一下,未置一词。丈夫又道:“你让阿凤读书,总想让她嫁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吧?”妻子仍没明确表态,只是淡淡地撂了一句:“再瞧瞧吧。”
谁知隔了些时,宣景琳的大姐——上海一个大老板盛老五的儿媳,来妹妹家中走亲戚,她也挺喜欢阿凤这个丫头,从妹婿嘴中得悉此事,便极力反对。因为她自小就见过蒋仲英,知道蒋家的境况,便说:“他们家穷得叮当响!阿凤嫁过去要吃苦的!”宣景琳的父亲去世早,一家数口全靠母亲支撑着养大,尤其是大姐知道这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三妹,你总不会忘掉你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吧!”大姐的这句话像钢针,扎得心头生疼!宣景琳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往事如云,却清晰地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宣景琳原来叫田金玲,做报贩子的父亲早亡,母亲挑起重担,全家天天食粥,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大姐、二姐被迫早嫁。15岁上,母亲去世,哥哥身染重病,为了救回哥哥的一条命,小金玲不得已卖身妓院,在四马路“长三堂子”的会乐里,过了几年卖笑生活。有一回,金铃“出堂差”,结识了一个年轻朴实的买办——海上名绅之子王六公子,两人一见倾心。王公子虽然对她一片痴情,但他父亲绝不会同意让一个妓女做他的儿媳!宣景琳陷入痛苦之中。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一切!
其时明星公司正在筹备一部新戏《最后之良心》,几个角色大致都有人选,还缺一个女配角。老板张石川偶然在《风光画报》上看到一个骑驴巧笑的女子相貌妍丽,没有家常儿女的羞涩,眉宇间略显老成,神情气色倒与所缺的角色符合。演员王吉亭恰好认得她,就推荐给明星公司。导演郑正秋见这位金玲小姐长得秀丽,就同意用她,问她是否愿意签约,她却面露难色。田金玲心里七上八下,她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明星公司觉察,会遭致拒绝;再者,风声传到会乐里,被鸨母知道,事情也会泡汤。可是她实在不愿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多么想尽快赚到足够的钱从妓院赎身,获得自由,改变身份,与心爱的王公子缔结姻缘!最终,她把这一切告诉了郑正秋。为了掩饰身份,她想改个名字,郑正秋就给她想了谐音“景琳”的名字。金玲说,她有个要好的小姐妹死了,姓宣,为了纪念她,索性连姓也改了,就叫宣景琳吧。从此,田金玲就成了宣景琳。
宣景琳在拍摄影片《最后之良心》《小朋友》的过程中显示了她的表演天赋与才能,明星公司十分满意。但是她在外面拍片一事终于被鸨母发现了,明星公司给她的报酬全被没收。张石川、郑正秋知道了非常气愤,决定由明星公司预支2000元替她赎身。
赎身后的宣景琳,接连拍摄了《上海一妇人》《可怜的闺女》《梅花落》《浪漫女子》《歌场春色》《生死夫妻》等多部影片,立即成了家喻户晓的红牌女星。尤其她在《少奶奶的扇子》《姊妹花》等电影中扮演的老太婆形象成为特色,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一老太婆”。
宣景琳有了人身自由,又有了“电影明星”的身份,王公子就名正言顺地向父母提出要与宣景琳成婚,却仍然遭到父母严拒;于是郑正秋便以媒人的身份亲自出面拜访王家。以郑正秋的声望和地位,作为社会名流的王老先生,不能不给面子,终于同意这门亲事;但提出不办婚事,不请家长出面,小夫妻不准进王家大门。不管怎么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妻梦”总算实现了!
宣景琳想到这里,以自己的遭遇反观蒋月泉、阿凤这对恋人的处境,反而多了几分同情,她心中有了主意。
宣景琳私下约见了蒋月泉。她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喜欢阿凤吗?”“喜欢。”“愿意娶她吗?”“愿意。”“那你就把阿凤接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