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受益于这份宝贵的遗产,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以鼓浪屿为例,它展示了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建筑、技术、园林景观方面能看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西风东渐、华侨反哺,闽南白话字和早期的汉语拼音在这里传播;中国的现代医学、音乐教育在这里生根;弘一法师、林语堂、马约翰、林巧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
把文化遗产原原本本地保存下来并不简单。在保护世界遗产上,中国还有不少路要走。首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软硬件保护并举,不能“见屋不见人”,更不能破坏当地原有社区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时代,世界遗产保护还要在精细化、智能化上做文章。作为旅游者,也当有敬畏之心,理解、遵守这些规定,毕竟保住了世界遗产的原始风貌肌理,才会有更好的再聚。
52项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也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文化承诺。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才能更好发挥文化遗产在见证和提升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沈彬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