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五里桥街道在申城首创社区自治“三会制度”,闻名全国。今天,面对社区多元利益格局,聚焦老问题新课题,基层党建如何拿出十八般武艺,因地制宜,激发自治活力,平衡各方,实现共治共享共赢?不妨听听紫荆和桑城的社区故事。
修复花园“点赞众筹”
居民加入随手公益
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这“三会制度”要充分发动的,就是居民自治。20年后,“三会制度”还在继续,不过有了细节微调,也有了新帮手。
如今,听证会之前,有了听证议题的征询会。紫荆新苑是个老小区,社区花园长廊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去年初,小区确定年度实事项目,事先要听听居民意见。在“紫荆议题征询会”上,居民提出改造长廊的愿望,众望所归。于是,议题征询会后,花园长廊改造列入居民区正式听证议题。不久,紫荆居委召开“紫荆新苑中心花园长廊改造”听证会,最后通过的改建方案是,修旧如旧。接下来的问题是,这项由居民自发提出的改造工程,资金哪里来?为啥不试试时髦的“点赞众筹”呢!
“紫荆居民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已有比较高的参与度,众筹可行,而且,还能发动更多居民加入随手公益。”紫荆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骥说,紫荆党总支、新途健康促进社和点赞网联合发起了“给他创造一个邻里花园”的众筹项目,一经上线,居民纷纷跟进,4170人点赞,成功筹得20854.44元,开创了申城小区自治自筹资金的先例。
然后,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通过公开招标依法运作,经过数十天封闭式改造,紫荆花园长廊修旧如旧,如期归来。此后,自治家园理事会倡议成立了一支长廊自管小组,定期巡查,维护环境秩序。不久前,紫荆花园里落成了一处“点赞雕塑”,为富有创意的社区自治点赞。
加装电梯“二次征询”
基层党建引领自治
申城进入深度老龄化,多层住房加装电梯已成一大刚需,也是众多居民热切盼望的民生工程。
“桑城社区有个恭房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很小,一共72户人家,老人多,需要电梯。”桑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邬耀耀说,去年底,社区居民意见征询会后,恭房小区5号和6号楼拉开了加装电梯的序幕。
加装电梯不简单,同一个小区,不同楼栋的诉求不同;同一栋楼,不同楼层的诉求也不同。协调各方,需要真功夫。
为此,居民区党总支组织业委会,多次召开业主意见征询会;区房地局、建管委、规土局实地走访,召开听证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实地查看了解情况,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到外区参观,学习电梯加装的成功经验。
然后,关键时刻来了,桑城社区党总支与恭房小区业委会一起,组织业主开展“二次征询”。社区党总支公开表态,需要党总支支持协调的时候,尽管说。“征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坚持不懈的走访、沟通和协商,终于达到了小区全体业主2/3同意、两栋加装楼业主100%同意。”邬耀耀说,要特别感谢业委会和热心业主,5号楼的三位业主组成联络小组,上下奔走,沟通邻里;6号楼的一位年轻业主为大家建起了微信群,所有方案、事项、进度及时发布,知情协调更方便。
老房加装电梯,曾经没有政策支持,曾经程序繁琐。但在有了政策支持,审批流程不断简化之后,能否加装成功,关键还在居民自治成效。“这当中,居民区党组织的引领是关键,居民自治力量是主体,业委会的自治管理作用很重要,大家努力,就能圆了电梯梦。”邬耀耀说。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