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茶和咸豆浆
吴翼民
  文 / 吴翼民

  总觉得湘川渝一带的美食油茶和苏浙沪一带的美食咸豆浆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十余年前我第一次游湘川(那时渝尚未离川直辖),就曾惊艳于那里的特色油茶。

  山城重庆老街凤凰台是个很具市井风情的地儿,高低迂回的小街,蹭磨得发亮的石阶,两旁古色古香的房舍,鳞次栉比的店家,还有密集摆设的摊点,各种山货地产的食物应有尽有;热烈粗犷的“棒棒”呼着号子来回穿行着,记得已是深秋时节,柑橘柚橙迤逦于道,色彩异常绚丽,价格煞是便宜,间或有加工熏肉的摊子,摊主一手捏着猪蹄,一手持电焊枪“嗤嗤”喷着蓝色的火苗,便有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饭店和酒家甚见密集,价格都便宜,几元一盘的炒菜和十几元一大盆的酸菜鱼最是实惠。尤其是酸菜鱼,用不锈钢脸盆盛着,两三人还吃不了呢。

  然而在诸多山城特色饮食中,我最为留意的是一种名叫油茶的汤汁食品。

  早时一直听闻湘川地域人爱喝油茶,不知油茶是什么劳什呢。这次到了山城重庆,在凤凰台这样的老式街区,有缘相遇,那就断然不会失之交臂啦。想着,那边一股扑腾而来的香雾把我的目光牵引了过去,视之,一旌夺目:“老重庆油茶”,审视之,一个身穿皮茄克皮裤子、扎着马尾巴辫子的中年时髦女子正当垆而立,提起一把长嘴巴的铜壶一上一下(是“凤凰三点头”的传统动作)冲着油茶呢。人打扮得时尚前卫,其动作却古朴地道,于是乎我们几个同行者都信步向那油茶摊走去。

  油茶摊一炉一灶,罗列着各类原料和佐料,炉灶上文火炖着两把大铜壶,由摊主交替使用,壶内装的是滚烫的薄米糊,一元一碗的油茶由大把碎油馓子和各种佐料组成,如虾皮、麻辣油、葱花、榨菜等,然后将米糊浇入碗内,立时腾起一团香雾和馓子的“嗤嗤”声。金黄的馓子、透红的辣油、翠绿的葱花与雪白的米糊融合在一起,好看而诱人食欲。我端起油茶碗,用调羹舀起,抿嘴一尝,好烫好香好辣好脆,深秋寒意顿时为之驱散。

  其后我凡到川渝湘等地旅游观光,油茶都是必尝的美味。因油茶的美味我油然联想起了苏浙沪一带的咸豆浆来了,两者属于一个类型的地方美味呢,做法和口味甚是相近,不知是咸豆浆学习了油茶,还是油茶效仿了咸豆浆?其中小有不同的是油茶用滚烫的米糊冲浇,咸豆浆用烧开的豆浆冲浇,还有就是油茶的主角是碎的馓子,咸豆浆的主角是剪小的油条,油条和馓子其实差不多,窃以为馓子更脆点呢。

  我居家过日子,天天早晨都打豆浆吃,以淡浆为主,偶尔也会鼓捣回咸豆浆换换口味,尤其是自己难得熬了猪油或鸡油,便会将油渣留着冲咸豆浆吃。自己熬得的油渣卫生可靠,滚烫的豆浆冲入后,与一众原料佐料搭配,那咸浆呈五花之色,和着豆浆的香味,那一碗咸浆格外肥腴可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2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公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好吃周刊
   第A3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油茶和咸豆浆
南方奇蔬-蕹菜
老汤百叶
药膳房
选瓜果的学问
新民晚报我家厨房/好吃周刊A30油茶和咸豆浆 2017-07-13 2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