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下午,上海刑警在昆明警方的协助下,经过一番激烈搏斗,将两人成功抓捕归案。而在此之前两天,另一起凶案的在逃嫌疑人姚某,尽管体重比16年前胖了100多斤,却也难逃比对,现形被抓。
上海警方表示,将人像比对技术运用于抓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高效,尤其是为警方追索那些“漂白”身份逃避打击的犯罪嫌疑人,找到了新的路径。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追逃办已经发现多名潜逃十多年的在逃人员新线索,派出多个抓捕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抓捕。警方再次正告心存侥幸的在逃人员: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越来越多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及早投案自首,是今后人生道路唯一正确的选择。
夫妻杀人潜逃十七年
2000年9月17日,上海长宁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男子金某在家中遇害。警方调查发现,与金某相熟的吴某、周某夫妻有重大作案嫌疑。妻子周某与金某在读MBA时认识,后来发生情感纠葛。丈夫吴某获悉后怀恨在心,从武汉千里赶到上海,将金某杀害。证据显示,妻子周某也在案发现场。凶案发生后,两人潜逃离沪,从此杳无踪迹。当时,他们在老家武汉留下了一个4岁的孩子。十年后,这个孩子也莫名失踪。2004年起,犯罪嫌疑人吴某被公安部列为B级通缉令通缉对象。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是专门负责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支队。巧的是,现在的支队长施宇翔当年就曾作为侦查员参与此案的侦破。回首往昔,施宇翔颇为感慨,他告诉记者,虽然几经追索,历次“清网行动”中也反复搜寻,但吴某、周某夫妻二人一直销声匿迹。“类似吴某、周某这样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体貌特征变化都比较大,而且肯定伪造了假身份。”施宇翔说,这意味着抓捕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熟悉的都是十几年前的照片,这么长时间过去,估计他就算站在我面前,我都不一定能认出来了。”
肉眼难辨,高科技却火眼金睛。从去年开始,公安部和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尝试利用公安部数据库收集的15.6亿张人像图片资料,通过人像比对技术搜捕在逃通缉犯。今年6月,上海也开始试点应用此项技术。
当时,办案民警将16年前吴某通缉令上的照片导入系统搜索,仅仅几秒之后,便跳出40多张相似的照片。通过对这40多张相似的照片逐一核查,结合学历修养、户籍迁移情况、户口簿上其他成员等信息的综合比对,警方发现其中一名户籍地在云南大理、名叫“吴某某”的男子,无论是年龄、体貌特征、学历、家庭成员信息等均与在逃的吴某高度吻合。最重要的是,警方发现吴某某的妻子邹某,体貌特征与在逃的周某也很相似。输入系统一比,果然十分吻合。“这样基本就锁定他们正是当年的命案在逃嫌疑人。”
云南开客栈事业有成
“说实话,吴某通缉令上的那张照片当年我看了多少次!但如果不是机器告诉我,我真不相信这是同一个人。”这是施宇翔看到吴某现在留在户籍档案里照片时的感觉。这张照片上,吴某一头板寸,戴着黑框眼镜,留着小胡子,与通缉令上一头卷发的瘦削青年人判若两人。
在昆明警方的配合下,侦查员了解到,吴某和改名邹某的周某在云南经营着一家旅游公司,在大理开了家客栈。平时,吴某在家炒股,周某经营客栈,生意不错,收入颇丰。同时,警方也得到了吴某和邹某儿子的照片。一直关注此案的施宇翔回忆,16年前,吴某和周某潜逃时,他们的儿子只有4岁,在老家武汉生活。但大约10年前,他们的儿子也突然失踪了。此次经过人像比对,警方发现吴某和邹某的儿子正是10年前失踪的吴某与周某的孩子,父母也替他改换了身份。如今长大成人的他,学习成绩优异,已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大二学生。
锁定目标后,上海警方在昆明市公安局的全力支持下,在昆明、大理两地围绕吴某、邹某开展外围调查,最终明确了两人在昆明的确切地址。7月10日下午4时,警方开始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
前期侦查发现,吴某警惕性很高,他在门口养了条狗,一有陌生人靠近,狗就会狂吠,吴某马上就能发现。为了避免引起吴某夫妻警觉,一名上海刑警与一名昆明刑警着便衣敲开了吴某家门。“一般来说,性格冲动的人往往不够谨慎,但吴某却是一个又冲动又谨慎的人。我们两名抓捕民警一进门,他就警觉到了,马上关门上锁,可能是无法接受即将失去的一切,吴某激烈反抗,与两名侦查员展开了凶狠搏斗。”施宇翔回忆。搏斗中,吴某反复呼喊妻子周某帮忙,但周某吓得蜷缩在沙发上瑟瑟发抖。几番较量之后,两名侦查员终于将吴某制服。吴某眼看大势已去,恨恨地对妻子说:“你一定会后悔的!”同时对两名刑警叫嚣:“你们运气好,不然今天就多了两个烈士!”由于搏斗过于激烈,昆明刑警膝盖半月板撕裂,如今还在住院治疗。
胖一百斤也难逃法网
与吴某相比,同样是涉嫌杀人,安徽人姚某的落网却显得波澜不惊。
7月8日,陕西西安一家网吧内,一个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正在打游戏。他不会想到,身后一台电脑上同样沉迷游戏的人,竟是一名“潜伏”的上海刑警。这个胖子就是改头换面逃亡16年的犯罪嫌疑人姚某兆,此时他已经改名为“赵某尧”。“就是把名字倒过来念。”
2001年,21岁的姚某兆和女友的前男友发生冲突。事后他纠结了一班人上门闹事,双方发生了斗殴,当时是一名厨师的姚某兆手提一把菜刀砍伤多人,并造成其中一人死亡。案发后,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很快被抓获,并分别被判处了死缓、15年和10年有期徒刑,只有首犯姚某兆一直在逃。
据姚某兆交代,案发后他逃回安徽老家,不久就在亲戚的帮助下换了身份。此后他和家里断了联系,逃到西安,学习了理发手艺,成了一名理发师。16年间,他只回了一次家,仅住了一天就匆匆离开。“虽然他胖了差不多100斤,但电脑告诉我们,这是同一个人。”施宇翔回忆,当民警抓住姚某兆时,他起初不愿承认,一名侦查员突然喊了一声他的小名:“柱子!”姚某兆不由自主地应了一声,随后马上意识到露了馅,他反而如释重负:“终于还是被你们抓住了。”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