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飘洒浓郁酒香 演绎人间真情~~~
飘洒浓郁酒香 演绎人间真情~~~
飘洒浓郁酒香 演绎人间真情~~~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飘洒浓郁酒香 演绎人间真情
《月照枫林渡》渡活一个剧团
朱渊
  作为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贵州文化周重头戏,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将于金秋登陆上海舞台。这部首演于2003年的作品,活跃舞台14年间拿下了几乎所有大奖,它曾为一度陷入低谷的花灯剧注入强心剂,也让花灯剧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重新闯入人们视野,更让被流行歌舞冲击得气息奄奄的贵州省花灯剧院重获新生。近日,借着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节举行的契机,记者特地走访贵州,提前领略花灯剧《月照枫林渡》的魅力。

  演绎人间真情

  20世纪初叶,黔北枫林渡口,林、刘两个酿酒世家联姻。怀着幸福憧憬的刘荷荷,却没想到,迎接她的是新郎林玉儒的逃避和漠视……花灯剧《月照枫林渡》用酒人、酒事、酒经,以贵州花灯戏独有的表现形式,表现出贵州的酒文化与人情味。没有声嘶力竭的哭诉呐喊,也没有悲天恸地的不依不饶,花灯剧《月照枫林渡》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手法,娓娓道来这样一个充满着爱恨情仇的故事。导演潘伟行说:“枫林里的故事波澜不惊却沁人肺腑。刘荷荷用她的善良、宽容和爱,抚平喧嚣和争斗,换来了枫林渡口的宁静、祥和。这样的胸怀,正是现在为了丁点小事就能剑拔弩张的浮躁当下所缺少的。”值得一提的是,为让观众能够充分感受贵州风情,演出时剧场将弥漫浓浓酒香,带人们提前入戏。

  挽救一个剧团

  自2003年首演至今,盛演舞台14年的花灯剧《月照枫林渡》拿下了几乎所有大奖。而贵州花灯剧,也随着这部作品走南闯北,成为了贵州文化的一张名片。或许并没有人想到,在《月照枫林渡》创排之前,贵州省花灯剧院已有7年未排大戏,受到流行歌舞文化的巨大冲击,为谋求生存,剧院长年以唱流行歌曲赖以生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灯剧面临着严峻考验。原本贵州省每个县市都有花灯剧团,最终也就留下贵州省花灯剧院独撑大旗。“若不是《月照枫林渡》的成功,我们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剧院院长、该剧主演邵志庆感慨。

  “当初也是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做最后的努力。要知道,《月照枫林渡》开排的时候,剧院账上不足40万,后来通过私人借债和剧院同事七拼八凑,才有了排戏的启动资金。”邵志庆说:“经过7年的耽搁,当时所有灯光音响设备都已老化,用于歌舞表演的根本无法满足戏曲的呈现,只得再行购买。”她眼中满含感激却又略带歉意地说:“幸好,我们得贵人相助。至今,我们都还欠着潘导首轮稿费呢!”

  《月照枫林渡》为贵州省花灯剧院打了翻身仗,也让“贵州花灯剧”重新走入人们视野。今年《月照枫林渡》还入选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填补了贵州花灯史上没有戏曲电影的空白。邵志庆相信:“贵州花灯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月照枫林渡》的影响,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外省甚至外国观众所喜爱。”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30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广告
《战狼2》上映四天 比《建国大业》还要火
《月照枫林渡》渡活一个剧团
ChinaJoy观展人数创历史新高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月照枫林渡》渡活一个剧团 2017-07-31 2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