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身体力行
这是一场充满爱和激情的姚基金慈善篮球赛。从姚基金篮球季选拔出来的山区孩子站上红磡体育馆的舞台,同NBA球员组队一起打球。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姚明一直想着为灾区的孩子做些什么。在NBA浸淫慈善氛围的他,成立了姚基金,最初援建的就是灾区的学校。迄今为止,姚基金为中国边远贫困地区援建了23所学校,并资助培训了将近500所农村学校的体育老师,为累计超过72万人次的孩子提供了学习体育的机会。
“2012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诞生,支教带孩子们打篮球、成立篮球队,还组建了联赛。参与的乡村小学从47所增加到447所,受益学生达到22万人。”慈善论坛上,在没有讲稿的前提下,姚基金创始人,姚明清晰记得每一年变化的数字。
而姚明,不只是姚基金的发起人和管理者,更是参与者。两年前,他身体力行,去当了一回支教老师。那是在四川省广安市白市二小,他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了两周。14天里,一张张陌生的稚气面庞,渐渐露出了天真的笑容,简陋的校园里开始充满了生气。上体育课、举行篮球比赛,孩子们在姚老师的带领下,头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篮球的乐趣。
昨天姚明反复强调,“通过体育改变生活的态度,从精神上站起来。对孩子们来说,这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做好事要留名
从做慈善的第一天起,姚明“做好事留了名”。
姚明的理解是:“我是接受‘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传统教育长大的,未成名时都是默默做好事,在意识到自己的能量以后,才放弃了‘做好事不留名’的想法。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做好事一定要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要告诉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正因如此,姚基金慈善赛成了保留节目。今年,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大背景下,姚明再一次举办了慈善赛,“任何活动都需要明星的捧场支持,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姚明说,“他们放弃了假期,不远万里飞跃太平洋,志愿来参加比赛,不收一分钱。“
姚明的号召力有多大?从首届慈善赛纳什的鼎力支持,到这次深受球迷喜爱的文斯·卡特临时助阵,携手JR·史密斯为慈善赛增添了更多的星味。七届慈善赛,有近100位美国篮球明星参与。
这,就是姚基金慈善赛的影响力。
一个姚明不够
从火箭传奇球星到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成员,从篮协主席到CBA公司董事长,姚明的头衔越来越多,但他没有忘记做慈善的初心。
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他能更好的在篮球推广和慈善教育方面做些实事。他特别强调了中国篮协的“小篮球”计划。“标准的篮球是7号球,篮球架3.05米,对有兴趣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器材有挫折感,可能从最初就退出了篮球运动。怎么燃起他们的兴趣呢?”“小篮球”计划,就是为孩子们配备适合他们年龄的篮球器材,吸引更多孩子从小开始加入体育运动。
姚明承认,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慈善方面花自己1/3的时间了,“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做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靠团队的组织管理。”所以,现在他更注重提高组织和管理团队的运作效率。
姚明从不在乎“慈善家”的称谓,“我希望慈善后面不用加’家’,因为慈善是每个人的事。”你可以看到,从女儿姚沁蕾记事起,姚明便带她出席公益活动,一起去到山区看望孩子。“我希望女儿从小开始就能对慈善有这个概念。”这也是姚明的教育之道。
改善乡村教育,点亮孩子们的星空,仅仅依靠一个姚明是不够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和姚明一起,用爱心和认真,才能让孩子们的星空璀璨夺目。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