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话剧《罗刹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惊梦》,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音乐剧《因为爱》、深圳合纵新声艺术团的音乐作品《中国新城深圳新声》、卓佩丽粤剧工作室的粤剧《夫人计》、陕西大剧院的话剧《影人》等亦轮番登场。一系列有着中国烙印、融合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作品集体呈现,让“聚焦中国”这一首度亮相艺穗节的品牌熠熠生辉,充分体现了中国戏剧舞台艺术的整体实力。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项晓炜表示,希望世界各地的观众能在“聚焦中国”活动中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中国作为创新国家的不竭动力。
具有现实意义
实验京剧《蠢货》于2016年首演于上海戏剧学院新实验空间剧场,同时为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项目”的委约作品。作品改编自俄国著名剧作家契诃夫的同名独幕剧《蠢货》。作者运用了喜剧方式,以荒唐的结尾对旧时俄国土地主的虚伪和粗暴进行了讽刺。
“在契诃夫的眼中,这些土地主们都是蠢货。可时至今日,这一讽刺主题似乎离现代观众比较遥远。”导演朱志钰说:“改编这部戏,在不打破原著的整体风格下,还应找出一个符合当下价值观念的主题。即是从人性出发,找出过去与现代的共性特征,借用戏曲的特殊表现手段,使这部带有实验性的戏曲剧作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
新创话剧《罗刹国》由著名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维若根据《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改编,三拓旗剧团创建人赵淼执导。
《罗刹国》讲述了一个叫马骥的人类落难至罗刹国,在以丑为美的进阶标准下,他渐渐磨灭了回归人类世界的希望,更是放弃了寻找为何飘落至此的缘由。《罗刹国》是一部具有实验探索意义的作品,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叙事及表意,并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等多元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其中。
此次在艺穗节上亮相,剧中傩戏面具、皮影等中国元素吸引了许多外国观众。导演赵淼表示:“《罗刹国》是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出来,无论是故事内核或是傀儡戏、面具戏等形式,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即将走向世界,向世界的观众讲述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2017爱丁堡艺穗节“聚焦中国”系列活动在文化部外联局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承办,旨在加强中英文化交流与合作,集中展示中国当代优秀表演艺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自今年起,“聚焦中国”活动将每年在艺穗节期间推出。在即将举办的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期间,还将启动“聚焦中国2018”参演项目的选拔工作并公布剧目选拔和扶持办法,助力更多优秀的国内剧目走到爱丁堡“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