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静安寺街道推出“一户一策”解决老住宅遗留问题~~~
静安寺街道推出“一户一策”解决老住宅遗留问题~~~
静安寺街道推出“一户一策”解决老住宅遗留问题~~~
静安寺街道推出“一户一策”解决老住宅遗留问题~~~
静安寺街道推出“一户一策”解决老住宅遗留问题~~~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安寺街道推出“一户一策”解决老住宅遗留问题
144户闹市居民告别“拎马桶”
宋宁华
■ 居民赵阿姨终于有了独立干净的卫生间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昨天,随着常熟路边倒粪口拆除,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辖区内144户居民正式告别拎马桶的日子,至此静安寺街道基本解决了老城厢居民如厕难问题。

  “听说我家终于安上了马桶,朋友纷纷打电话来祝贺!”赵阿姨一家三代人“蜗居”在景华居民区不足1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她告诉记者,过去家里没有马桶,白天还能到外面的公共卫生间;但晚上只好在便盆中“方便”,然后拿到马路上的倒粪口倾倒。这次,在街道以及居民区如厕难自治共治理事会协调下,将和她家一墙之隔的社区单位一块闲置场地腾出一块,用于建设卫生间。赵阿姨家终于迎来了一座崭新漂亮的卫生间。

  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叶智坚介绍,静安寺街道老房子多,居民住宅大都是解放前的新式里弄、花园洋房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的老式高层,甚至有房龄百年的老住宅,而且其中有近三分之二都属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如何解决老房子里居民生活的“痛点”成为当务之急。

  2016年底,经排查摸底,静安寺街道还存在手拎马桶144个,分布在街道海园、景华、愚谷村、百乐等8个居民区的角角落落。这些存量手拎马桶,都是前期留下的难啃的“硬骨头”,缺乏建设空间、房屋结构不佳或是管道排布难等。

  为此,静安寺街道居民区干部细致摸排走访,根据居民区如厕难情况形成“一户一表”,对居民居住状况、困难情况尽可能全面了解。街道会同房管局、置业集团等部门进行再梳理,以原住民为重点服务对象,以1平方米马桶入户为核心,楼内建设合用卫生间为辅助,弄内建设公用卫生间为补充。围绕三种解决方案,形成解决如厕难工作的“一户一策”。

  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城厢居民如厕难问题,街道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自治自管营造美丽家园。比如,景华居民区成立了解决“如厕难”自治理事小组,发挥业委会、监督委员会、居民代表作用,全程参与全过程,出点子,献智慧,并开展工程监督。有的居民还主动拿出钱,形成自治金,用于改善楼内公共环境。

  愚谷村居民区最终建成39个独立卫生间,做到一户居民一间,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便利。卫生设施建成后,居民纷纷叫好,还主动配合拆除了原来自己搭建的15个违法建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3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暴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144户闹市居民告别“拎马桶”
海伦路年底将拓宽
3岁前孩子近四成已经上课
临港泥城公交枢纽站建成启用
“肌肉版”小黄车让人欢喜让人忧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144户闹市居民告别“拎马桶” 2017-08-08 2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