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8个月没人来管
记者来到古龙路300弄古龙尚居小区,叩开10号楼101室大门,一位瘦弱的中年阿姨神色紧张。但一听是来咨询的“家长”,马上放松戒备,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屋内。
推门而入,原先一间三房两厅的房屋,被改成了一个“迷你幼儿园”:艺术教室、外语教室、午休室、游乐区、餐厅、厨房、卫生间,应有尽有。墙上挂着一些孩子的涂鸦和手工作品,地上铺着几块塑胶垫,近10个孩子席地而坐,嬉戏玩耍。厨房里一位阿姨正在煎鸡蛋饼,一只只小碟子里还放着哈密瓜,却露天摆放,并无遮盖。
“你的孩子多大了?3岁半?那正好!我们这里一般都是0-3岁的孩子,有老师教孩子折纸、画画、做做科学实验,还有营养师给孩子做饭,还有外籍教师教英语。”加纳籍教师告诉记者,她来中国有5年,一直在这里教孩子们英语。
记者随后致电一名自称是园方负责人的“Coco老师”,她说,开园至今已将近1年,原则上每个月收费为6800元。她表示,这里是“鲱鱼幼儿园”的分园,还有两家“分园”开在其他居民小区里。
楼内开出“幼托班”,让居民们十分头疼。“每天,‘叮叮咚咚’的玩耍声和孩子的哭闹声,搅得我们心烦。”赵阿姨告诉记者,为了这件事,她曾反映过多次,“投诉8个月了,至今也没结果。”居民也为孩子们担心:活动是否安全?餐饭点心是否干净?是否有办学资质?这些都是隐患。
8月底前多部门整治
闵行区古美街道城管中队队长吕小兵告诉记者,由于卫生和厨房间没有改变房屋结构性质,也没有敲过承重墙,较难认定为居改非。“现场发现有孩子、凳子和黑板等,类似‘幼托所’性质,涉嫌违法经营,于是将情况反馈给网格中心。”
网格中心随后派单给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古美路街道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回复称,经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该处最多时有10名幼儿和3名看护阿姨,经询问为一企业员工自行筹资租房,聘请阿姨照看企业内部职工子女,经企业负责人核实,并提供了员工参保凭证、幼儿出生证、户口簿等,证明7名幼儿为员工直系子女、其余3名为员工亲属的孩子。另外,内部食堂30人以上才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为教育培训需教育部门界定。
不过,在记者的暗访中,现场的老师和该园负责人均承认家长间其实“并不认识”。
古美路街道网格中心表示,街道决定由市场监督、房管、城管约谈房东,和租户解除合同。目前,由城管部门牵头拟定方案,公安、综治、人口办、街道服务办参与配合,计划于8月底前整治完毕。
新业态成监管盲点
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对于类似“家庭作坊式”的“幼托班”管理,在法律法规上确实存在“盲点”。
12345市民服务热线督办组相关负责人透露,市民对于类似居民小区内开“幼托班”的投诉数量不少。“全市16个区,有11个区有类似的情况。目前,我们原则上派单给区相关部门,但教育和人社部门均表示‘不在管辖范围内’,市场监管局也坦言‘难管’。”客观上,家长们有需求,但也不能任由“新生业态”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看来,相关部门还需协同做好管理,等出了安全事故,那就悔之晚矣。
本报记者 徐驰 实习生 冯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