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生意回到上海
今年56岁的刘洪珍,年轻时进厂做过工,之后随姐姐到广州一带做生意,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认识了老公吕先生。
刘洪珍的公婆,都是知识分子,公公是机械设计师,婆婆是建筑设计师,生有3子1女,2个儿子在国外,1个儿子(即刘洪珍的老公)在深圳,女儿则在无锡。虽然子女不在身边,夫妇俩倒也过得安逸。
天有不测风云。10年前,77岁的公公突然得了急性脑梗,一下成了“半瘫人”。当时,婆婆身体又不好,公公无人照顾。刘洪珍正与丈夫在深圳做生意。得知情况后,她顾不得多想,对丈夫说:“你在这儿‘顶牢’,我回去照顾爸妈。”说完拔脚赶回上海。
在公公住院抢救的17天里,刘洪珍忙前忙后,端水喂饭、把屎把尿、陪护守夜,时刻不离身边,身子也瘦了“一壳”,同病房的病人和家属,都以为刘洪珍是老人的女儿,当老人告诉是自己的儿媳时,他们都说这样的好媳妇少见。
精心服侍没有怨言
公公出院回家数月后,刘洪珍本想回到丈夫身边,可公公的病情时而反复,一旦离开,两位老人就无人照顾。刘洪珍跟丈夫一商量,自己继续留下来照顾公婆。从此,夫妻俩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由于脑梗引起的后遗症,加之以前右膝关节动过手术,公公基本靠躺坐过日子。刚开始,老人经常将大小便拉在裤子里,“有时一天拉三四次,要随时换洗,寒冬腊月或深更半夜也是如此,已习惯成自然了。”刘洪珍说。
为减轻公公的痛苦和舒筋活血,刘洪珍天天给老人泡脚洗澡,推拿按摩,天好时还推着他到外晒太阳,做康复训练。婆婆也是多病缠身,刘洪珍不仅要照顾公公,还要服侍婆婆。
每天天不亮,刘洪珍匆匆起床上街买菜,回来后给公公洗漱穿衣、做早饭、喂药、洗衣……老人胃口不好,刘洪珍为老人做豆浆、馒头、馄饨、水饺、汤面、八宝粥、蒸糕、葱油饼等,天天翻新花样。
10年如一日守着家
刘洪珍的公公平时穿着喜欢“山青水绿”。刘洪珍每天都把衣服洗晒好后熨烫得整整齐齐。夏天,公公的脚容易出汗,刘洪珍专门为他订制了几双牛皮拖鞋,全都擦拭得锃锃亮,每1小时轮换一次。婆婆说:“老头子是前世修来的福气,过去皇帝老爷也不见得这般。”
如今,在刘洪珍的悉心服侍下,公公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能够下地行走,可以讲话和拿东西了。
逢年过节,刘洪珍总是请哥哥姐姐们来安亭聚聚,还细心备好礼物和压岁钱,为的是让老人高兴。
10年来,为了照顾老人,刘洪珍从未离开过家,更没在外过一次夜,小姐妹约她旅游,同学邀她聚会等,她都一一推托回绝。
刘洪珍的一言一行,婆婆心中最清楚,她逢人便说:“这么多年,媳妇义无反顾抛家,弃事业照顾我们,尤其对‘疙瘩’的老头子,从没红过一次脸,讲过一句埋怨话,真是比亲闺女还亲,我们欠她实在太多太多了……”
本报记者 陈浩 特约通讯员 刘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