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居民张先生开着电动车回到市光四村,只见他来到小区内“睦邻车棚”,取出钥匙扣大小的门禁卡一刷,电控防盗门就徐徐打开。他将车在自己的“车位”上停好,把充电插头插入墙上的电源,然后在边上一个投币箱投了一元硬币,便放心离去了。“投一元可充5小时,明天早上就可骑出去了。”
然而,这个“无人看管车棚”以前可不是这样。车棚是小区的配套设施,原来常年由一对外地老夫妻看管,在车棚里隔出“房间”,吃喝住宿都在里面。后来儿子、媳妇和孙子也住了过来,三代同堂,车棚为家。收费是自行车15元、电动车20元,还有几个充电插头提供有偿充电,每次3元。“车棚一家人”对于小区安全,其实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年初,殷行街道在推进睦邻家园建设中,果断决定拆除这颗“定时炸弹”,并拨出12万元小区自治经费试点建“无人车棚”。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300来平方米的车棚划分为四个非机动车通道,分别停放助动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总共可停自行车和电动车170辆。每个车位都编号,车主也都自觉把车停在自己车位上。另外,墙上还设置了五六十个充电插座,方便居民充电。现在,居民停车收费标准不变,每年2万多元的收入都将用于小区管理。
这样的“无人看管车棚”得到车主们点赞。他们表示,现在停车非常方便,以前晚上11点后就不能停了,现在24小时都可以。作为居民区自治项目,没了看车人,居民们更自觉地维护好车棚秩序和安全。在车棚进口处墙上,挂着一本《车库巡视记录》本,里面记录着每天治安巡逻员巡视的情况。据悉,殷行街道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向更多小区推广这一治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