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容就不能上班
小岑今年19岁,先后做过柜员、服务员等工作。5月中旬,她在58同城上看到一家“朴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月薪为12000-20000元。“我闺蜜也在做直播,知道挺赚钱的。”没过多久,公司就打来电话邀请面试。随后,一位自称“小葱”的员工加了小岑微信。
6月2日上午,小岑来到江宁路1600号3楼一间办公室。陈经理表示,需要“微调”下,整个容。“你看我也整过,能变美,而且一劳永逸,多好!”“小葱”不断在旁游说。
稀里糊涂办了贷款
6月13日,“小葱”带着小岑来到位于伊犁南路111号钱江商务广场的上海韩镜医疗美容医院。面诊师端着小岑的脸左看右看,连连摇头:“眼睛有点翘,颧骨不够高,下巴也不够尖……”她随即开出“方案”:打7支玻尿酸,3200元一支,再做一个“眼下至”,一共3万多元。
“我们会在工资里帮你代扣还款的。”公司替小岑作了回答。“手机拿来,我帮你弄一下。”面诊师拿着小岑的手机出了房间,回房时,已经在“美好分期”平台上借贷了3万元。“当时我就像被催眠了一样。”小岑轻声地说,面诊师随后写下一段文字,让她照着念。“问你做什么的,就说做直播,月收入说一万五,随机应变。”办妥贷款后的2天内,小岑在医院做了整形,还剩一支玻尿酸未注射。
说好的提成都没有
6月29日,小岑来到直播间。公司为她在来疯平台上注册了账号,月薪却从承诺的近20000元变成了5000元。
随后,她进入工作室开始直播。“就是陪网友聊天、唱歌,展示才艺。播了两天,都是男朋友和认识的人帮我‘刷礼物’。”小岑委屈地说,不仅没拿到“礼物抽成”,公司还恶言相向:“那点礼物税后都没几毛钱,还要抽成?”
上班后第三天,小岑隐隐感觉不对劲。她知道了“美容贷”,越看越像自己的经历,十分害怕,回了老家。
逼债连连威胁不断
人虽离开,贷款公司却始终步步紧逼。连本带利,共在“美好分期”平台借了34500元,分12期还清。7月13日第一次还款日,她东拼西凑才陆陆续续还了2800多元,还差500多元。那天开始,小岑不断接到催款电话。“不管躲在哪里,要债公司都会上门找到你,还会告诉你家长、朋友,让他们都知道!”因为逾期,“手续费”也涨了,小岑还收到律师信息,催着尽快还款,不然会遭起诉。
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8月28日,记者见到小岑。记者看到她整容前的照片,和真人对比并无二致,甚至更加自然。
记者陪小岑来到上海韩镜医疗美容医院(见右上图 徐驰 摄),会议室办公桌上,摊着数份“顾客分期贷款基本信息填写表”。面诊师带着一拨拨年轻人进房间谈“贷款”。一位徐姓主管承认,目前90%以上的民营医院都和贷款平台有合作,面诊师是代为办理贷款。她坚称,贷款征得小岑同意,并找当事面诊师对质,否认拿着手机离开过房间。
记者一行随后来到江宁路1600号3楼,前台说,朴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早已经搬走(见左上图 徐驰 摄)。发微信给“小葱”,对方说早已离职;拨打陈经理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待监管更须擦亮眼
近年来,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小岑其实就是遇到了“美容贷”:向部分“囊中羞涩”却爱美心切的年轻人提供贷款,在还不上款后,沦为一些“肉偿”乃至“传销”犯罪滋生的温床。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别让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人的“猎物”。
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晓鹏律师表示,若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贷款,根据民法相关规定,能前往法院宣告该合同和行为无效。但他同时提醒,需要擦亮眼睛,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特别是需要出示个人证件、支付费用、签订合同或是做手术前,都应该及时说“不”。“当事人也要注意自我保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