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乐器蕴藏多少奥秘
朱渊
■ 外国学员向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师傅学制琴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在脱胎、还原于敦煌壁画中的千形百态的琵琶前流连;弄懂为何意大利人发明的手风琴竟是由中国乐器“笙”演化而来;亲手尝试用鼓凳绷紧二胡琴身的蒙皮……昨日,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的外国学生们走进民乐一厂博物馆和车间,认识、了解和感受古琴、古筝、笛、箫以及琵琶、二胡等中国乐器的特色和魅力。

  班卓琴的行家想学三弦

  提着心爱的班卓琴,来自加拿大的克里斯·霍克斯,在地方不大却收藏颇丰的民乐博物馆里,久久驻足于样式古朴的三弦前。他说:“如果要说班卓琴和中国哪种乐器相似,大概就是三弦了,它们都是弹拨乐器,虽说形态不很一样,又代表了不同地域风情,但看见三弦,我就感觉很亲切。”走到车间二楼,迎面就是一座三人高的巨型三弦,乐得克里斯喜滋滋地抱着这把大三弦合影,“我要拿回去给我的伙伴们看。”

  俄罗斯姑娘蒙皮上瘾

  在民乐博物馆,来自俄罗斯的汉娜学会了如何区分汉族乐器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乐器,“汉族古代乐器都可以用一个字命名,比如(古)琴、(古)筝、笛、箫、笙,好像琵琶、胡琴这种两个字的,就都是少数民族乐器。”走到车间里,汉娜得以仔细观摩二胡的制作流程。最让她兴致盎然的是二胡琴身的制作,只见师傅用鼓凳帮琴身蒙皮,纹路漂亮的蟒蛇皮被丝线和绳子拉扯缠绕以调整紧致度,边调整边用手指扣响皮面,发出小鼓般的咚咚声。

  “二胡共鸣腔的制作是尤为要紧的,最终呈现的音色、讲究都在这里头。”看汉娜痴痴地望了许久,师傅决定让她一试。用透明粘膏将皮壳黏在木质琴体上,用旁边缠着丝线的小木板作为勾连,拿绳子缚紧,再用木棒扭转绳索以不断拉紧。汉娜虽初上手,倒也做的有模有样。

  据悉,为期三天的“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的“走进上海”课程,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醉心不已。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影视/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际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四步完成一幅水彩画苹果
纪录片缘何越来越火
高品质引来高人气
中国乐器蕴藏多少奥秘
新民晚报文体汇/话题A11中国乐器蕴藏多少奥秘 2017-09-02 2 2017年09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