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卓琴的行家想学三弦
提着心爱的班卓琴,来自加拿大的克里斯·霍克斯,在地方不大却收藏颇丰的民乐博物馆里,久久驻足于样式古朴的三弦前。他说:“如果要说班卓琴和中国哪种乐器相似,大概就是三弦了,它们都是弹拨乐器,虽说形态不很一样,又代表了不同地域风情,但看见三弦,我就感觉很亲切。”走到车间二楼,迎面就是一座三人高的巨型三弦,乐得克里斯喜滋滋地抱着这把大三弦合影,“我要拿回去给我的伙伴们看。”
俄罗斯姑娘蒙皮上瘾
在民乐博物馆,来自俄罗斯的汉娜学会了如何区分汉族乐器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乐器,“汉族古代乐器都可以用一个字命名,比如(古)琴、(古)筝、笛、箫、笙,好像琵琶、胡琴这种两个字的,就都是少数民族乐器。”走到车间里,汉娜得以仔细观摩二胡的制作流程。最让她兴致盎然的是二胡琴身的制作,只见师傅用鼓凳帮琴身蒙皮,纹路漂亮的蟒蛇皮被丝线和绳子拉扯缠绕以调整紧致度,边调整边用手指扣响皮面,发出小鼓般的咚咚声。
“二胡共鸣腔的制作是尤为要紧的,最终呈现的音色、讲究都在这里头。”看汉娜痴痴地望了许久,师傅决定让她一试。用透明粘膏将皮壳黏在木质琴体上,用旁边缠着丝线的小木板作为勾连,拿绳子缚紧,再用木棒扭转绳索以不断拉紧。汉娜虽初上手,倒也做的有模有样。
据悉,为期三天的“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的“走进上海”课程,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醉心不已。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