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月下旬的法、意音乐之旅,除了观看演出,一路上参观有关音乐家故居、博物馆等,也是行程中的重要内容。
指挥大师阿巴多于2014年1月24日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去世。博洛尼亚的贵族气派和古色古香,在意大利也是闻名的。我们到了博洛尼亚后,在市中心的圣斯蒂芬教堂旁找到标有“16”号门处,听当地人说,这就是阿巴多的故居,但现在人去楼空,大门关闭,还没有作故居纪念馆展出。关于晚年阿巴多,我们很少见到有关他的生活行踪和家人情况的报道。无意间,我们在附近发现了一处罗西尼的故居,但除了有一块铜牌标示外,同样大门紧闭。
接着去罗西尼的故乡佩萨罗。佩萨罗位于意大利的东岸,濒临亚得里亚海,是一座幽静闲适的小城,居民大都骑自行车穿街走巷。我们在拉扎里尼广场看到了罗西尼歌剧节的主办地——罗西尼剧院。罗西尼歌剧节每年八月举行,除了罗西尼剧院,还有两处演出场所,中国男高音石倚洁,就是在这里以擅长演唱罗西尼而闻名世界乐坛。走不多远,我们在罗西尼大道34号找到了罗西尼的出生地故居。这是一幢三层楼的古朴住宅,大量的图片实物介绍了罗西尼的创作生平,印象深刻的有罗西尼临终前的遗像、遗嘱,从他遗嘱中看,他那时已非常富有,又没有子女,所以大量钱财分给了妻子和亲朋好友。一楼有一间理发室——当年的罗西尼就是以《塞尔维亚的理发师》闻名乐坛的,现在依然是他的代表作。走出罗西尼故居往东走约十分钟,渐见蔚蓝的亚得里亚海,海天一色,海浪轻语,爽风拂面,真是一个夏季度假的好地方——如果再看几部罗西尼歌剧,岂非乐迷的天堂?
到了意大利,威尔第自然是重点,我们先后参观了威尔第国家博物馆,那里不仅有他的生平介绍,而且展示了他主要歌剧的人物服饰、舞美造型、艺术特色等,如果带上耳机导赏仔细参观,也许可以花上一整天时间(有二十多间展厅),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威尔第歌剧史。接着来到威尔第剧院,那座我们在DVD上所熟悉的威尔第铜像赫然矗立。因为威尔第歌剧节要到十月份开始,剧院周围游人稀少。最后去了威尔第的出生地——布塞托附近的小村庄隆科莱,那幢简朴的农舍,诉说着威尔第早年的清贫生活。他后来从这里走向布塞托、走向帕尔马、走向米兰,最后走向世界,就像是一部精彩的歌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他功成名就后的圣阿佳塔庄园。
曾以指挥威尔第、普契尼等意大利歌剧闻名的托斯卡尼尼,他的故居纪念馆也在帕尔马。与其他地方不同,这个三层的故居纪念馆是免费参观,但需发门票。有三位工作人员。纪念馆陈列的内容非常丰富,令我们对托斯卡尼尼辉煌的一生肃然起敬。楼房里还有电梯,只能进两位,有一位工作人员陪同行动不便者上下。看来,当地的政府承担了这里的一切开销,也可见托斯卡尼尼的不凡地位和名望。
凡是初次来到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大门前的乐迷,一定会觉得其“门面”不如想象中的气派,但当你走进斯卡拉歌剧院与它的博物馆(内部的建筑结构是想通的),就明白了为什么这座歌剧院这么有名。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大家太多了,从底层的正厅到楼上的侧厅,陈列着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威尔第、普契尼、马斯卡尼、莱翁卡瓦洛、托斯卡尼尼等的塑像。博物馆分区介绍了斯卡拉歌剧院的辉煌历史,不仅是乐坛,各界名人都与这座老牌歌剧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名人如果放在别处,也许可以单个陈列,但在斯卡拉,就这么堆放在一起。真是富得流油。有意思的是,在一间陈列室,二十世纪两位最伟大的女高音卡拉斯与苔巴尔迪的画像,隔墙相望。她们生前恩恩怨怨几十年,却在斯卡拉永远厮守。是的,她们臣服的,唯有艺术。从博物馆进入侧厅,再进入包厢,整个斯卡拉歌剧院的内场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因为不是在演出季,剧院在维修,那座金光璀璨的中央大吊灯正降落在地面。虽然没有能在这里看上一部歌剧演出,但匆匆的走马观花,也算是聊补无米之炊。期待下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