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现象 合理安排
今天上午9时30分,记者在轨道交通4号线蓝村路站看到,潮水般的人流从地铁口涌出,共享单车成为“香饽饽”,许多白领骑车赶往附近的软件园、写字楼上班。而到了下班高峰时分,这些单车又如潮水般涌回地铁口,形成了鲜明的“潮汐”现象。
和平时许多地方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不同,记者看到,如今,在这个地铁口的人行道周边区域划出了“白线”“黄线”区域。“白线”区域是全面开放的,所有非机动车都可以停放,有些还摆放了“共享单车指定停放点”的标识。“黄线”区域则仅供居民自有非机动车使用,禁止共享单车停放。一些单车企业维护人员、志愿者等则将乱停放的单车按照指定位置,分门别类排好,街面显得整齐有序多了。
“三定”模式 一改乱象
塘桥街道地处陆家嘴金融城南端,上海仁济东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坐落其中,还有大量的办公楼宇。该街道作为浦东新区最小的街道,辖区各类共享单车总量最多时却超过了16000多辆。共享单车的出现在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经过2个多月的前期调研工作,从9月1日起,该街道在峨山路、东方路、浦建路三条主次道路,试点实施“定点、定量、定责”共享单车管理模式。定点,即划出白、黄两色线区域。定量,按照本辖区道路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实际承载力,控制区域共享单车总量;定责,各企业要强化线下运营维护,合理配备运维人员,并对超载车辆及时转运。
从9月1日起,街道委托转运单位配合交警、城管对峨山路、东方路、浦建路巡查、转运。截至9月4日,整治转运共享单车615辆。清理行动在转运共享单车的同时,清理了大量长期占据停放区域的无主僵尸车。4天行动共计清理僵尸车123辆,为社会车辆释放出了大量停放空间。
遵守规矩 停放增能
目前,三条试点道路已经完成划线长度共计1800.5米,新增停放点50余处,新增停放长度800余米。划线区域主要设置在仁济医院、社区医院、巴黎春天、地铁口等车辆集中的区域。仅这三条路段就可容纳共享单车3000余辆,停放能力大大增加。
同时,街道还在本市率先制定了《共享自行车管理方案》,并对辖区内摸排出的430处停放点,绘制了非机动车停放点位图。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单位等共治,目前三条试点道路的共享单车管理,共享单车运营维护人员与投放车辆的比例从1‰提升到2.5‰,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