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率先探索建立网络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尤其是今年新建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不仅在软硬件设施上填补了空白,更在尝试打造一个由政府、第三方机构、安全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网络安全生态。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今年5月,“永恒之蓝”勒索病毒爆发并肆虐全球时,便有信息安全专家提出:“倘若病毒攻击上海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我们能不能防得住?”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指的是面向公众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或支撑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近年来,经过全市努力,上海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跃升,安全防控形势总体可控,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不断化解。
据统计,过去两年,上海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覆盖了各类单位超过1000家,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1600多个,分布在能源、金融、交通、教育、水利、医疗卫生、环保、工业、市政、电信与互联网、广播电视、政府等领域,全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节点。
建立网络安全共治平台
今年3月,一张覆盖上海全市的网络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网络建成并试运行,它可以给全市数百个重要网络节点和信息系统提供保护,更及时、更全面、更持续地发现、跟踪网络风险,防止局部威胁影响整体安全。
目前国内安全领域近20家领先机构和企业已与上海达成一致,对上海区域内的网络安全风险、威胁和事件进行协同预警、研判。有了众多第三方的参与,上海平台在试运营后,其监测和处置能力将覆盖工控系统、重点信息系统、移动终端、城域网关键节点等行业和领域。
处置各类网络安全案件
上海也在努力推动维护网络风清气朗,对各类传谣和破坏互联网秩序的违法犯罪予以坚决打击。
9月5日上午,一条信息刷爆网络:虹桥机场坠机!链接的视频中,浓烟滚滚的高架道路上,虹桥机场方向的道路指示牌清晰可见。上海警方很快辟谣:这只是一起蔬菜市场垃圾焚烧的火灾,早已扑灭。两天后,这条谣言的炮制者被警方拘留,造谣者初衷是“炫耀自己有本事‘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却没想到后果如此严重。
今年8月初,一张4名中国青年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前合影的照片开始流传,在网上引起网民的一致愤慨与谴责。上海市公安局立即着手调查,赴四川、浙江、北京等地取证,李某等5人均主动投案并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8月23日,李某、高某、项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胡某、刘某因未成年、违法情节显著轻微,被教育训诫。
“互联网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上海市公安局多次表示,互联网上的行为同样要守法,警方将对违法犯罪行为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