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长生殿》里不老的唐明皇~~~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生殿》里不老的唐明皇
一出戏
一辈子
徐翌晟
蔡正仁今天上午为晚报读者题字
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新民晚报》刊登的关于蔡正仁的文章
  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鸿篇巨制”的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昨天已在上海大剧院结束了最后一本演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参演的是第三本。记者昨天在大雨倾盆中敲开了“唐明皇”蔡正仁的家门。

  蔡正仁退休多年,平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养花草鱼虫,唯一的爱好便是唱戏。昆曲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命。

  蔡家客厅正对着沙发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幅俞振飞先生亲笔挥毫的诗作:“转益多师与古同,总持风雅有春工。兰骚蕙些千秋业,只在承先启后中。”那是1982年,蔡正仁在苏州昆剧会演时,时年81岁的俞振飞看了爱徒的演出,当场挥毫,赠诗一首。蔡正仁师从俞振飞先生,跟了足足27年。这首诗不仅是俞老对蔡正仁表演艺术的高度评价,更寄托着老一辈艺术家对后辈演员“承先启后”的殷切期望。

  《长生殿》保住学籍

  《长生殿》对已近耄耋之年的蔡正仁而言,是一出无法取代的戏,也是一出演不完的戏,这出戏漫长得贯穿于他演艺生涯的每个阶段,时不时地出现,灵光一闪。

  1954年3 月,华东戏曲研究院昆剧演员训练班一开学,老师们决定对所有的学生全部开蒙一个戏:《长生殿·定情赐盒》,即唐明皇和杨贵妃定情的那场戏。男生学两个角色:唐明皇和高力士,女生则学一个角色:杨贵妃。整出戏学了半年,蔡正仁的成绩是演唐明皇得了3分,演高力士得了2分。3分及格,2分不及格,如按高力士算分的话,蔡正仁则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是“唐明皇”,让他保住了学籍。那时,蔡正仁只是个刚刚从江苏吴江的小镇上来到上海学艺的13岁少年,什么都不懂,演“风流帝王”浑身上下不自在,但正是这出《长生殿》开启了蔡正仁之后的昆曲生涯,“唐明皇”的角色形象也非他莫属,如影随形。

  “昆剧班学习原定计划学9年,实际7年半就毕业了,《长生殿》的学习也持续了7年半的时间,学了十多出戏,都很重要,《定情赐盒》之外,《密誓》《惊变》《埋玉》《闻铃》《哭像》等单出,在全国独一无二,没有一个昆曲学校能学这么多戏,而我们都学了。”

  少年无知,无法捉摸透帝王的一举一动,亏得沈传芷老师和俞振飞老师的言传身教。“沈传芷老师一肚子的戏,俞振飞老师又常常演唐明皇,我就常常看唐明皇。我看完了学,学完了再演,老师又不断指出我的不对之处,这样的‘三部曲’,使我得益匪浅。现在的戏校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一头银发的蔡正仁历数起自己的学艺生涯,好像那些大名鼎鼎的前辈老师依然未曾远去。“1960年,我刚刚和俞老学了《太白醉写》,学完了就演,演完新民晚报有位记者马蓝写了一篇文章表扬我。这出戏,俞老18岁学会,一直到42岁时才敢演。我那时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完全一招一式全部模仿老师的表演。”

  《长生殿》散去委屈

  昨天结束的全本《长生殿》演出场面如此火爆,昆曲观众比过去多得多,在蔡正仁当上昆团长的那些年里,情况远非如此乐观,“经费不足,吃饭都成了问题,”上世纪90年代,“昆曲谁来看啊,演出一次就要倒贴一次,我拿什么来养活整个团呢?这段弯路苦不堪言。”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昆曲艺术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真是不想当团长,太难当了。我当了整整18年,那18年‘死去活来’。工资发不出,100多号人怎么生活,我还为此打过借条。”

  兴盛衰落几经起伏,幸运的是,现在年轻观众大大超过了以前。十年前,2007年9月,上昆全本《长生殿》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一炮打响,演了5轮20场,几乎场场客满。“这一次的成功,仿佛把我们长期压抑在内心的憋屈一下子释放出来,欢欣鼓舞,当时票房收入70万。从这以后,昆曲的前景越发明朗起来。”

  《长生殿》已伴随着蔡正仁半个多世纪,《惊变》《埋玉》《闻铃》《哭像》成了他常演的剧目,“每当唱到唐明皇思念杨贵妃那种呼天喊地的真情实意,我总免不了要伤心大半天,《哭像》既是我十分爱唱的一出,亦是我异常怕唱的一出,也许唐明皇本人也弄不明白,他死后一千多年还有那么一位演员竟会如此痴情地为他哭着杨贵妃,唱着杨贵妃。”

  《长生殿》希望在后辈

  “唐明皇”蔡正仁的居室位于都市之南,不大,两室一厅的格局,半新的中式家具与上海普通人家并无甚区别,从门廊处可以望见,小小的书房里参差不齐地堆满了书籍。雨天,封闭的阳台上晾晒着衣裳。

  除了客厅的墙上挂着与李蔷华老师为纪念恩师俞振飞同台演出的照片,进门玄关处挂着与华文漪美国演出的照片之外,还有一份排得满满当当的日历:演出、录音、上课……蔡正仁之妻冯茵华说,但凡有邀,蔡正仁先生总是先翻翻日历,只要时间有空档一定会插进去,无论是学校里的邀请还是社区里的演出,蔡先生一视同仁。

  正在念小学五年级的小孙女成为蔡正仁现实生活中的“弟子”,祖孙俩刚刚从南京演出回来。虽然是清唱,但是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昆曲天赋和对于昆曲发自内心的热爱,也颇让蔡正仁感到欣慰。

  这次演出的《长生殿》第三本,是蔡正仁与其弟子黎安共同演出的,《长生殿》在年轻人身上得到了传承,这是蔡正仁最希望看到的。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蔡正仁  1941年7月2日出生,江苏吴江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代表剧目有《撞钟分宫》《惊变埋玉》《迎像哭像》《太白醉写》《八阳》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3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4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5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科创上海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健康
一出戏 一辈子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一出戏
一辈子
2017-09-25 2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