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活动现场衣香鬓影,绝大部分女性都身着旗袍,或娇艳或沉静或华丽,茅善玉身着一件白色无袖旗袍穿行在人群间,十分显眼。她告诉记者,来参加活动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是沪剧爱好者,但他们都对传统文化和海派文化有兴趣。乍一看,昨天的活动不像是沪剧的普及推广,倒像是一次海派文化的体验活动,但细品,却处处有沪剧的影子——在现场演奏的两位美女乐手是沪剧院乐队的,现场指导大家画团扇的是沪剧院舞美队的画师……
谈及推出该系列的初衷,茅善玉说,在今年上海沪剧艺术节的一次活动中,二十多位来自北大上海校友会的同学表现得对沪剧相当有兴趣,让人很受鼓舞。而在三年前,上海沪剧院针对小朋友推出了沪语训练营,接着又搞了沪剧艺术节。今年的沪剧艺术节闭幕式,有5000多个观众参与。“现在年纪小的和年纪大的两头都有了,缺的是‘中间力量’。而‘曼妙花园会’面向的正是年轻观众这一‘中间力量’。于是,沪剧院的年轻人想出了下午茶这样一个点子,‘曼妙花园会’应运而生。”说到“曼妙花园会”这个名字,茅善玉解释说,“曼妙”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浪漫气质,而“花园会”则是沪剧传统戏中很常见的折子戏名称,在沪剧《啼笑因缘》《叛逆女性》《大雷雨》《石榴裙下》《雷雨》等著名剧目中都有以“花园会”命名的折子戏。
据介绍,“曼妙花园会”初步确定每个月举办一次,每次的主题各不相同,比如书画、旗袍等等,都以传统文化、海派文化为主题,每次活动之间有延续,也会有新鲜内容加入。当然,唯一不变的是渗透其中的沪剧元素。“曼妙花园会”的下一次活动计划邀请作家王小鹰来谈谈她的《长街行》,因为沪剧院将开排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沪剧。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