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军“学校集中营”迫害战俘
张韶华
  教书育人的学校,却变成人间地狱,这样的悲剧只有在战争中才会出现。近日,俄罗斯沙赫特市第10中学在新生入学仪式上公开档案,披露当年纳粹德军将该校作为集中营,迫害苏联战俘的史实,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

  学校改医院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入侵苏联,猝不及防的苏联遭受重大损失,为此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沙赫特建起五所军医院,救治转移来的伤员。五所新建的军医院中,其中一所就建在第10中学内,并起名为第1607军医院,那里的工作非常辛苦,医生和护士除了救治伤员,还要挖战壕、修防空洞。医生什廖波夫回忆,因为伤员随时都会送来,往往一台手术刚结束,马上就得进行下一台手术,给伤员取弹片、截肢等等。

  由于伤病员实在太多,第1607军医院根本忙不过来。护士基谢廖娃回忆,当时伤员们不仅人数多,而且各种伤势都有:手臂断的,眼睛坏的,头部炸伤的……眼见此情此景,沙赫特居民都来帮忙,有的拿来生活用品,有的为伤员献血,妇女们为大家做饭,洗衣服,孩子们为病人写信、读书、表演节目,受伤的红军战士福明特意在病房墙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人们永远会铭记

  那些美好的心灵。

  光荣属于英雄,

  真挚地向他们致敬!

  恐怖的地狱

  1942年1月21日,德军攻入沙赫特,整个城市像死去了一样,唯一能听到的是德军皮靴踩在路面上的声音。敌人把第10中学变成集中营,对苏军战俘进行非人的折磨。后来被解救的苏军战士切列潘诺夫回忆,每天都有10-12名战俘因饥饿和伤病死去,重伤员没有人救治,轻伤员也没人去包扎。德军随意枪杀战俘,切列潘诺夫说:“院子里每天都传出枪声,有时还是一阵扫射声,大批苏军战俘就这样被纳粹分子虐杀。”

  除了折磨和虐杀苏军战俘,德军还强迫当地居民到集中营内劳作,于是有战俘假扮居民逃离。但很快德军发现这个漏洞,于是对当地居民失去了信任,改让一帮叛国投敌的恶棍充当辅助看守。这帮人不仅在冬天扒光战俘的衣服,在院子里用机枪扫射战俘,甚至还经常活埋战俘。

  居民冒死救俘

  尽管德军以恐怖手段统治沙赫特,但老百姓们仍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战俘,为他们提供食物、衣服和药品。一位叫叶卡捷琳娜的妇女为了把面包送到集中营里,让自己四岁的女儿钻过铁丝网。但当小姑娘将面包送到战俘手中时被德军发现,法西斯匪徒抓起小姑娘就从墙内扔出来。

  此后,德国人不允许任何人靠近高墙半步,居民们要想帮助战俘变得非常困难了。不过,他们一直没有放弃。

  当地市民斯克里普琴科在苏维埃大街13号的楼房里有一个小单元,可总是“铁将军把门”,里面其实藏着多位逃出集中营的战俘。德军曾不止一次对这里进行搜查,却什么也没发现。

  住在苏维埃大街84号的特卡琴科一家更富传奇色彩,丈夫特卡琴科是个手艺高超的鞋匠,妻子是商店售货员,女儿是罗斯托夫医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全家从邻里间不时搜集一些衣服、食物和药品,然后设法将它们送到集中营内。不仅如此,他们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好多战俘逃离集中营。1943年2月11日,也就是沙赫特被苏军解放的前一天,特卡琴科一家帮助苏军战俘的事情不幸暴露,德军残忍地将特卡琴科夫妇射杀在克拉西纳矿区里。

  1943年2月12日,苏军解放了沙赫特,集中营重又恢复学校的本色。如今,第10中学每年开学的第一课,都会为师生们揭开了该校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校方还积极寻找当年在第1607军医院和集中营内生活过的人,校方的口号是“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张韶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3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4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5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科创上海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健康
“关岛之鬼”助美军收复“太平洋心脏”
德军“学校集中营”迫害战俘
被士兵唾弃的“枪中奇葩”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3德军“学校集中营”迫害战俘 2017-09-25 2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