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初秋或暮春季节,便会有一个念头悄然爬上心头:该是吃甜酒酿的季节啦。因为这个季节温度最是适宜,二十五摄氏度到三十摄氏度左右,是自然发酵制作甜酒酿最佳的时节。
我有位朋友是制作甜酒酿的高手,除甜酒酿,他还会制作很多民间美食,如腐乳、黄豆酱、豆瓣酱和酱油。此类民间美食都有发酵酶变的工序,须掌握得当,譬如“腌酱黄”、“晒伏酱”除了原材料比例搭配准确,还有许多讲究,包括把控气候变化等,否则前功尽弃。他认为诸多民间美食中制作甜酒酿是最简易者,可谓“小菜一碟”。他送我品尝的甜酒酿果然胜于在超市购买者,醇、甜、糯恰到好处,过一分则嫌酒味太浓,米粒趋糜;减一分则嫌酒香寡淡,像甜糯米饭。
朋友之所以认为制作甜酒酿最是简易,是原材料和制作工序的简易。原材料只需两样:糯米和酒曲,工序也简易,大致分为淘米、浸米、蒸饭、拌曲、焐饭、发酵诸步骤。朋友说,容器清洁很重要,把控温度也要紧,否则酒酿掺杂了有害细菌或扼杀了有益细菌会变酸变霉。此所以选择初秋暮春制作酒酿最为合适,否则要用焐窠棉垫来焐,所以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做得很好,是很容易推广的。我没有尝试过,没有发言权,但吃酒酿和用酒酿变幻出许多美食倒是有些本事的。
酒酿可即食,也可作为其他食品的辅料,最常吃的是酒酿圆子,自己烹调吃,到饭店里用餐点着吃,爽口过瘾,是甜品中的翘楚。我自己烹调的话,还会滚上一只水潽鸡蛋;酒酿也可用来发酵做饼吃,最有名的要数苏州满大街现烘现售的酒酿饼了,初春时节,许多店家都现烘现售,全城氤氲着酒酿的香甜。酒酿饼之绝配是玫瑰猪油馅儿,饼壳喷香松甜,玫瑰猪油色艳香腴,我尽管早入“糖兄”之列,也要浅尝辄止。苏州还有一碗枫镇大面,白汤用鳝骨虾壳熬制,是不能用黄酒去腥的,其去腥法宝就是酒酿,所以面汤里会沉浮着酒酿的米粒。
别看小小的酒酿,也能做出品牌。无锡原先街头巷尾传唤着一声声“阿要长庆路甜酒酿——”最是深入人心。如今这款传统民间美食似乎式微了,好不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