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修改 细心斟酌
为了《启航》,短短四五页的唱词,毛时安积攒厚厚一沓资料,四五十页的创作本上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写满灵光和巧思,蓝色、黑色、红色笔迹记录了反复修改、细心斟酌的过程。
落笔前,毛时安重温了党诞生的历史,“我收集了所有与大海、扬帆、星光等能代表‘启航’意象的诗篇,寻找灵感。”他坚持:“就事论事地写人、写事,很难打动人心。意象化写共产党人,写先驱,才能带来更深的触动。”
排练时,当“听漫天星斗诉说,多少悲壮被遗忘”,“热血染红甲板,启明星高高挂在天上”被唱响,极具画面感的词让人身临其境,而“金箭驱散长夜,祖国在春天里绽放、歌唱”的画面,亦让人看到微光聚集,凝成希望之光、信念之光的力量。
为了《启航》,龚天鹏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嘉兴南湖、北京鲁迅故居,并三次探访上海一大会址,尽可能捕捉历史的足迹,以当下青年的心境感受革命志士的情怀。
家国情怀 引起共鸣
在年轻的龚天鹏看来,“哪怕是在南湖的船头站一站,在鲁迅故居门口任思绪飞驰一会儿,都让我和他们的心贴得更近。唯有贴近,才能了解当年的热血青年们所生活的环境,感受他们面临的选择和考验,理解他们的理想和抱负。”
《启航》的音乐层次分明,后期浪漫主义音乐被融入作品中,将中国革命故事述说得更为心潮迭起。龚天鹏说:“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并以此去呼吁、去唤起并承担起先烈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本报记者 朱渊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