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现场讲电影
10月13日,国泰电影院的无障碍电影专场放映厅里,来了一位出人意料的解说志愿者。大荧幕里,佟瑞欣、秦怡等艺术家精心塑造着《青海湖畔》内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同时,在大荧幕下,佟瑞欣正手握话筒,为全场的盲人观众解说每一幅画面的情节。
电影放映结束,盲人观众纷纷为佟瑞欣的精彩解说鼓掌致谢。散场时,徐阿姨激动地告诉记者,她没想到因病致盲后还能有机会来影院“看”电影,更没想到,还能听到佟瑞欣亲自解说电影故事,无障碍电影真是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佟瑞欣自己则谦虚地表示,刚接到邀请时有点犹豫,怕自己讲解不好,亲身尝试之后却感到自己“来晚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为大家服务”。
即使是已经多次欣赏过无障碍电影的盲人,也与徐阿姨有着一样的激动感受,因为,当眼前的世界变得黑暗后,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愿望,无障碍电影放映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当沉浸在解说中,他们的世界似乎也恢复了颜色。
每月放映无障碍电影
国泰电影院是上海首个开设无障碍电影放映的商业影院,自2012年首开先河后,上海各区的商业影院也先后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目前,市、区共有18家商业影院每月为残疾人放映一场无障碍电影,每年放映200多场次,服务2万余人次。2015年起陆续设立的社区“阳光院线”,还在全市160多个社区建立了无障碍电影放映点,“十三五”末将在全市各街镇居委全覆盖,更加深入基层服务视力残疾人。
10年来,上海无障碍电影放映工作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2007年,“社区盲人讲电影”是上海无障碍电影的第一阶段,最初的服务范围只有几个社区。
2009年,上海市残联、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合成立“无障碍电影工作室”,通过制作无障碍电影光盘,以图书馆和各级残联为载体,向残疾人提供借阅观看服务。
2011年,“上海无障碍电影”正式更名为“中国无障碍电影”,并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期间的骨干出版工程,共计制作约40部无障碍电影。
2012年起在本市部分商业影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是上海无障碍电影的第三阶段。免费邀请视力残疾人走进影院,无障碍地观看最新最热的影片并享受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现场提供的讲解服务。几年来,志愿者解说团队已经由最初的8名扩大到100余名。“在全市16家影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为2万人次视力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电影观影服务”也在2014年被市政府列入年度实事项目。
2015年起,上海无障碍电影发展进入第四阶段,通过建立社区“阳光院线”,无障碍电影放映进入社区。
现在,越来越多有生力量加入到无障碍电影放映这一公益事业中。由残疾人自主创业的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在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培育下,团队力量日益强大,无法用双眼看电影的他们让更多同病相怜的盲人用耳朵“看”到了电影,得到了与世界的无障碍连接。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