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顾文翔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青年中心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上班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怎样帮助申城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之余,在社区、商务楼宇找到家的感觉?2014年以来,上海共青团启动“青年中心”建设,为申城青年打造家门口的活动乐园和成长地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青年中心670家,覆盖全市各街镇以及主要商区、园区、楼宇,青年中心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扩大了共青团对青年人的覆盖和服务。据统计,2016年,上海各级各类青年中心共开展学习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婚恋交友、志愿公益、创业就业等各类活动43640场,青年直接参与154.3万人次。本市也制定了《上海青年中心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将青年中心划分为5A、4A、3A、2A、1A等5个质量等级,目前,上海已有5A级青年中心21家,4A级青年中心108家。近期,还将新认定一批5A、4A级青年中心。
团市委负责人介绍,上海在青年中心的选址布点方面,充分整合团的领导机关、团属工作阵地、社区服务阵地、党建工作阵地、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社会组织工作场所、社会公益类空间以及其他群团工作阵地等八大类场所空间,探索共建共赢模式。同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周满满,如今的身份是上海磁力青年发展中心负责人,也掌管着嘉定区青年中心的运营。他告诉记者,自己来自河南洛阳,也曾被初到异乡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包围。他希望能有一个载体,能让更多年轻人之间产生“磁力”,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今,嘉定区青年中心在区里支持下,有了自己的独立小楼,每周举办20余场活动。年轻辣妈们成立了“辣妈合唱团”,公益组织开设了“童话手账课堂”,“嘉二代”小朋友们则最爱到“彩泥部落”过一把手工瘾。
为了丰富青年中心活动内容,从今年起,团市委每年整合一批项目资源,设计成标准化的服务产品套餐,提供给青年中心选择。2017年主推“青春医馆”健康医疗、“青春自护”应急培训、“青春守护”青春期教育、“青春映像”公益摄影、“青春心境”心理情感、“青春艺境”文体艺术等11大类、近300项服务资源。例如,一套标准化的“青春医馆”产品套餐包含:标准的开场白、45分钟健康医疗讲座、15分钟互动问答、标准化的结尾以及配套义诊服务。全年计划支持基层开展活动1100场,预计直接受益青年将达10万人次。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