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教授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他曾经以连云港为起点,一路西行,完成新丝绸之路的穿越。他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一带一路”系列特别节目的演讲中分享了一路所见所闻,也介绍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给新丝绸之路沿途带来的改变。
很想走一走丝绸之路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在丝绸之路接触是在7世纪、8世纪、9世纪。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半岛,在克里米亚有一个城市叫刻赤。在刻赤,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那里做买卖、交流,到今天在刻赤市博物馆还保存着非常大的中国丝绸。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所以我很想走一走丝绸之路。2015年,我第一次到连云港,因为现在的丝绸之路,不是从西安,不是从(古代的)长安开始,而是从连云港开始的。2016年我有机会到西安、兰州、武威、张掖、敦煌,以及新疆的哈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乌鲁木齐去重走丝绸之路。
从本质上讲,自十九世纪以来,我是第一位穿越丝绸之路的俄罗斯旅行家。在这之前,已经有旅行家走过古丝绸之路:普尔热瓦利斯基、科兹洛夫和拉巴罗夫斯基,但这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我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用文字记录这一路的见闻。这次经历使我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走过“新丝绸之路”的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头三年,这条路上发生了许多改变。我用文字和图片把这些改变都记录了下来,我们沿着公路出发,从兰州前往武威。这条公路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它坐落于河西走廊,两侧群山屹立。从古至今,军人和商旅都沿着这条走廊来回穿行。
见到“一带一路”孕育的奇迹
前往武威市的过程中,我们应邀参观了一座新村——“阳光村”,很多来自山村和荒漠的贫困人民和农民,迁移到这个村子。这源自于中国实施了全面扶贫政策,为了不再有居民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在这些同乡村民中,我最喜欢一位叫老何的人。老何说:一年前在他的生命中发生了奇迹,政府分给他免费的住房。这个房子里有供水,可以直接饮用。在他曾经居住过的村子里水质很差,未经处理的水是不能喝的。这里不仅有供电,他家还分了一块地,他还领到了一份最低生活保障金,他告诉我:这对他来说就是奇迹。之后,我们和乡亲们共进晚餐,桌上的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饭菜虽然简单却很可口。那时我明白了,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孕育的奇迹。
告别了“阳光村”,我们继续前行。武威市离阳光村很近,在这座城市周边我们再次见证了奇迹,我们参观了一家放射性医疗中心,在那里可以治疗恶性肿瘤。首先令人赞叹的是,医疗中心的规模,它占地面积巨大,科技大楼、医院、公园、学生宿舍都集中于此。另外,楼里设备的先进程度也令人震撼。百分之六十的设备都是中国产的,也有瑞士和德国产的。在那里,我们还结识了一些年轻学者,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虽然这里并不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地方,因为在大西北地区,气候恶劣,炎热干燥。可他们所有人都满腔热血,他们说,他们来这里是希望帮助发展现代医学,希望为国效力。他们还希望能够帮助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居民,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居民。他们希望能够帮助来自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病患,中国的医学将会带给他们健康。离开武威后,我们又去了张掖和其他城市。
说实话,这一路我最喜欢的城市是敦煌。敦煌是一片绿洲,周围尽是沙漠和戈壁。千百年前,大批驼队从这片土地上走过。自古以来,这片绿洲都在灌溉生命。十年前,我去过敦煌。如今,这座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改变都源于“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城市里盖了新机场,因此会有更多游客前来旅行。老城区也被重新修建,这里的街道宽敞笔直,绿树葱葱,还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流经于此。在敦煌旁边坐落着的是著名的关卡:嘉峪关。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关卡,它是长城的终点。在嘉峪关,可以感受到一种特别的能量。我站在嘉峪关上欣赏日出日落,感受到丝绸之路的伟大精神,感受到嘉峪关的精神。
祝中俄两国人民一带顺风,一路平安
如果用几句话,来总结这一年的旅程中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印象,我想说:中国现在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能量,这是创造性的力量。中国人想要努力工作,想要安居乐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这种能量在寻找释放的空间。四年前,人们“开掘”这条充满能量的走廊,让能量能够通过它释放出去。因此会有更多年轻人来到丝绸之路上,将自己的命运与其相连。我很羡慕他们,在我年轻时我去开垦过荒地。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参与到全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更何况“一带一路”倡议有着世界性的重大意义。我想用中文结束我的演讲,我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成为俄罗斯和中国经济合作的基础。我祝俄罗斯人,我祝中国人,一带顺风,一路平安。
(选自CCTV1“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