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晚沪深股市3422家上市公司都发布了三季报,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3422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6.6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合计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一增幅是近年比较高的,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向好的表现。
沪市主板1367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0万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2万亿元,同比增长17%。
深市中,690家创业板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7455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741.93亿元,同比增长7.4%。之所以利润增速远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是因为乐视网亏损16亿元和温氏股份利润减少64亿元,如果扣除这2家公司,那么,创业板整体业绩增速就是24.4%,说明大多数创业板公司业绩还是不错的。
890家中小板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2028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速非常高。
金融公司依然是盈利大户,24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高达1.13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45%。银行业绩总体稳定,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1%。59家非银金融企业(包括保险、券商、信托等)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总额为2438亿元,同比增长14%,一举扭转去年业绩下降的局面,表现不错。
虽然这2大行业利润总额最高,但业绩增速并不高,相比之下,制造业业绩增速要高很多,从行业看,增速最高的是钢铁、采掘、有色金属3个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451%、268%、116%。这三大行业增速均超过100%,主要得益于去产能之后价格上涨。
一些制造业和消费行业公司业绩增速也相当不错,比如,机械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电子行业增长57%、化工增长55%、轻工制造增长50%、食品饮料增长30%、商业贸易增长28%、通信增长27%、医药生物和家用电器均增长23%。
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下降的只有4个行业,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公用事业,业绩下降32%,主要是煤价上涨使得电力企业成本上升业绩大幅下降。但总体来看,大多数行业业绩增幅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业绩大幅上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