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治水难题
江苏省地处长江和淮河流域下游,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9%,位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乡级以上河道2万多条,长江、淮河等流域性河道32条,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河道727条,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37个、在册水库901座。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省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要承受上游200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汛期80%面积位于洪水位以下。同时,还要承接上游排放造成的污染,加之境内地势低平,水动力不足,一些河湖遭到过度开发利用,河湖生态退化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全省超过三分之一的河湖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因此建设生态河湖,对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系统治理复杂水问题具有迫切需求。”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说。
打造“美丽江苏”新样板
水是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和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治水的重点和方式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水安全、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不断叠加。此次《行动计划》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河长主导、因河施策、改革创新的原则,重点落实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8项任务。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行动计划》要求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现全省万元GDP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25%、20%,用水总量控制在524亿立方米以内,完成重点河湖水功能区达标整治等目标。
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方面,要求开展各类污染源治理,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全面治理河湖“三乱”。到2020年,各设区市及太湖流域县(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到2030年,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环境整洁优美、水生态系统健康、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目标,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实行网格化管理
“水的生态修复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系统化地开展工作,也需要管护机制落实推行。”江苏省环保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戢启宏表示,《行动计划》完善了河湖长效管护机制,推行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出到2020年,全省重点湖泊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河湖水利建设等。
此外,《行动计划》还以强化宣传为引导,将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水治理的积极性,引领形成全社会“知水、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合力打造水韵江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