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本版列表新闻
秦腔、湘剧高腔、壮剧相继上演~~~
秦腔、湘剧高腔、壮剧相继上演~~~
秦腔、湘剧高腔、壮剧相继上演~~~
秦腔、湘剧高腔、壮剧相继上演~~~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腔、湘剧高腔、壮剧相继上演
艺术节将呈现戏曲“小高潮”
王剑虹
湘剧高腔《月亮粑粑》剧照
壮剧《冯子材》剧照
秦腔《易俗社》剧照
  明天起,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戏曲演出将出现一个小高潮,短短一周时间里,多台各剧种戏曲作品将轮番亮相。已有100多年历史、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艺术团体”的陕西易俗社将带来讲述该社历史的秦腔《易俗社》;自上世纪80年代后就不曾来上海演出过的湖南省湘剧院将携湘剧高腔《月亮粑粑》重返沪上;来自广西的壮剧也是上海滩上难得一见的剧种,这次广西戏剧院将带来讲述镇南关战役的《冯子材》。真人真事是这几年戏曲创作的一个热点,巧的是,这三台作品都以当地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三台作品题材、视角虽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人物身上那种自强自信、坚守奉献的民族精神。

  一个剧社

  秦腔人演秦腔事,《易俗社》为观众展现的是这个独特艺术团体的一段往事。辛亥革命后,陕西的一批仁人志士创办了易俗社,以编演新戏曲来推行共和新法令。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为办社宗旨。抗战时期,他们创排了《还我河山》等大戏唤醒民众、鼓舞士气。西安事变时,易俗社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战略布局的一部分。西安城遭日军轰炸时,易俗社的房屋被毁却坚持演出……要将这些故事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中,并不容易。秦腔《易俗社》采取虚实两条线,“虚线”由易俗社第一位女演员一心追随剧社拜师学艺,最终如愿成为剧社成员来串起,“实线”则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在每场幕间展示易俗社百年变迁的珍贵历史资料。

  一弯清泉

  湘剧是湖南的地方戏,主要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说起来,湘剧与上海也颇有渊源,上世纪50年代,湘剧早期的两部重要电影《拜月记》和《生死牌》就是在上海拍摄完成的。这次来沪演出的《月亮粑粑》由曾创作《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等电视剧的著名剧作家盛和煜任编剧,盛和煜曾表示:“《月亮粑粑》这个剧本是我所有作品中修改次数最多的。”这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作品,讲述的是山村女教师秦雅云在贫困小山村黄荆树继承父志,扎根山村,甘于清贫,坚守理想,代课整整30年,将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乡村的故事。担任主演的文华奖、梅花奖得主王阳娟告诉记者,这台戏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太强烈的戏剧冲突,就像是一弯清泉流进人们的心田。

  一位老将

  来自广西的壮剧,对于上海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陌生。壮剧是在壮族民歌、舞蹈、杂耍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资料显示,壮剧成熟于清代中期,有自己的剧作者、自己的剧本和戏班。这次广西戏剧院带来的《冯子材》,以镇南关战役为背景,讲述的是70高龄的“老提督”冯子材临危受命出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前敌元帅,与西方列强展开生死搏杀的故事。这是鸦片战争前后一百年间中国对抗列强的一场难得的胜仗,胜得虽然惨烈,却也动人心魄。《冯子材》也是一出彰显桂风壮韵的舞台艺术作品。壮寨布局、壮族民族服饰、祭祀仪式及号角、壮语、傩面、壮家兵器等壮族文化元素,使该剧散发出浓郁的壮族气息。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养生节专版
   第A26版:养生节专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广告
艺术节将呈现戏曲“小高潮”
徜徉于精神家园
“贝九”到“贝一” 四晚听“完全”
艺术“小摊贩”
新民晚报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A19艺术节将呈现戏曲“小高潮” 2017-10-31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