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多,虽然规制大体相似,但也还是可以找出各自特色:民俗看乔家;建筑看王家;雕刻看常家;珍宝看曹家。三多堂是曹家大院的一处堂名,意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由“福、禄、寿、喜”四座院落组成的曹家大院,如今幸存下来的只有“寿”字型的城堡三多堂了,它是曹家辉煌过往的见证。
曹家大院演绎晋商传奇
曹家和山西其他大院主人不同,他们早在清兵入关前关外贸易就已经做得红红火火了,属老牌晋商,连当年慈禧西逃避难时,也向曹家借钱度日。曹家三多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北洸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曹家创始人曹三喜开创辉煌基业,成为晋商一支劲旅时所建。三多堂以高耸大雅、厚重古朴的特色冠于曹家大院各宅院之首。其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三多堂宅院不仅融南北建筑风格,还吸收了欧洲古建筑文化。
从创业阶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辉煌时的“辽奉蒙俄六百座” “福禄寿喜四合围”,直至衰落时“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曹家的兴败亦是晋商500年兴衰史的一个缩影,曹家大院演绎着一段传奇。
在三多堂的甬道西端有一阁楼,里面陈列着曹三喜曾经使用过的推车、扁担、石磨、豆腐筐等,与这些实物配套的还有先祖遗训。可以想象,曹三喜不知多少次向锦衣玉食的后辈讲述着自己的发迹史,以及与前辈有关的俭朴生活作风和强烈的创业进取精神。
曹三喜为曹家发达的源头,起初他只是太谷乡下一个穷得丁当响的农民,无奈之下做了盲流“闯关东”,干着磨豆腐的活。他不仅豆腐磨得人人爱吃,且为人处世有过人之处。这样勤劳而智慧的人,很快就在乱世之中琢磨出生财之道了。他将小小的豆腐店开成了“三泰号”杂货店,并将其发展成著名的家族商号。
曹氏家族从明末清初到抗战初期,300年间由磨豆腐、卖砂锅起家,逐渐积累资本不断发展。鼎盛时期曹家开设的大小商号达640余座,国内遍及大半个中国,国外在伦敦、莫斯科、东京都有曹家的商号,是名副其实的跨国大公司。后日军侵占太谷,曹家住宅、商号被洗劫,仅仅三多堂的财产,日军用两辆卡车拉了四十多天。当曹家人避难回来,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大院。族人四处逃散,原本红红火火的一大家族,之后分隔四海。
飞阁凌空三多堂
曹家在极盛之时,在北洸村相继建起了一批布局庞大且富丽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怀义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禄”“寿”“喜”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如今幸存下来的“寿”宅院三多堂,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堂名。三多堂楼顶建有三个亭式重楼,飞阁凌空,是当年曹家护院家丁巡逻之地,也是主人举杯邀月之所。当清晨雾气霭霭之时,或黄昏暮色茫茫之际,站在远处观赏,宅院似平添了几分神秘。
如今三多堂内设置了博物馆,主要陈列有曹家经商史、明清古旧家具展、瓷器展、珍宝展四大区域。曹家数代皆有喜欢收藏的人,其中有四件藏品特别珍贵,可说是曹家当年的镇宅之宝:金火车头、仇英摹作《清明上河图》、百寿大屏风和越南翡翠镜。曹家所藏《清明上河图》为明代大画家仇英所摹,把原作中的人间百态描摹得颇得神韵。百寿大屏风据说原是孔祥熙准备送给蒋介石的礼物,但因太大太重没能搬走。这个屏风为核桃木所制,100个字型各异的“寿”字都用金粉涂抹。至于那个金火车头的来历则是这样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向曹家曾借一笔巨款,待慈禧回京后,却不想因公开还款而损了皇家的脸面,就把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赐给了曹家,算是还了借款。
TIPS
自驾路线:
从太原走108国道——榆次——太谷——北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