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利益共同体
依照主办方提供的注释,SIMC“医生合伙人计划”旨在激励和吸引医院发展所需的优秀专家,打造医院和医生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医院和医生共创、共赢、共享的目标。
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咨询和支持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酝酿,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合作医生持股制度,终于在医院开业三周年之际瓜熟蒂落。
医生成为小股东
落笔签约成为SIMC首批7名持股的合作医生之一,傅一山笑称自己是“第一次当上了小股东”。从2000年起一口气在知名三甲医院骨科干了14年的脊柱外科之后,拥有副高职称的傅医生跳槽成了“自由人”。他好像更乐意当一名单纯的开刀大夫。
“出来3年了。第一年,平均一个月只开一台手术,慢慢地,目前一个月能有10台吧。”傅一山说,现在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了,医院与医生都在“互相找”。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是他选择的第一个执业点,同时还在沃德、德济、和睦家等多家医院有门诊、手术,“挺不错的!”
与傅医生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正带领着一个医生集团的章建全教授。作为甲状腺微波消融术的大专家,章教授在部队三甲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的位置上坐了十多年。“是他们来找的我。说实话,一开始对‘民营’还是有点拿不准。”“实地考察后,最终看中的,是这里的高效率和国际化平台。”
入驻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一年半,每周两天、每天40人次的预约门诊,以及总量超过800台的甲状腺手术,让章建全团队觉得“有奔头”。
医疗改革再创新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黄翼然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平台型的大型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培养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这几年SIMC一直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能够起降更多飞机的“机场”,以吸引更多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医疗团队、人才加盟或合伙。
据黄院长介绍,三年来,SIMC在社会办医、平台化医院和国际化医疗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一是不断扩大国内名医合作的数量、提升服务质量,已有超过1000多位专家在SIMC执业,200余名医生在SIMC长期多点执业;二是不断拓展国际化合作,合作伙伴覆盖全球,包括与美国睡眠中心、LAface眼科、德国康复中心、北美男性健康中心等合作,引入全球领先医疗资源;三是不断探索医院特色、创新项目,先后成功推出了VIP服务模式、“互联网医联体”、中国医生集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三年来,医院业绩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70%上的快速增长。
“这次最先签约的7名‘医生合伙人’与我们有长期合作,都在建院之初作出了贡献。给持低价原始股,也是一种激励。分期分批,持股医生至少会有数十人吧。‘医改试验田’SIMC总股份的10%,会在院内院外的医生手中。”黄翼然补充说。
本报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