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大批怀着“上海情结”的外地患者,专程前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原因在于我国不同地区精神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日前在沪举办的全球精神健康上海论坛上,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一峰院长组织领导编写的我国首份医联体蓝皮书——《中国精神卫生医联体发展蓝皮书》正式出炉,网络会诊、绿色通道、双向转诊……让精神病患不再就医难。
大学生胡言乱语 差点被“精神病”
20岁的大学生小刘这几天仿佛换了个人似的,整天胡言乱语,兴奋异常,整整三天没合眼。校内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获悉后,马上进行干预,可仍不管用。心急如焚的老师赶紧联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请求马上开辟绿色通道,专家随即第一时间前往该校,经诊断,小刘根本不是精神病,而是病毒性脑炎!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赵敏主任医师解释说,有的脑炎患者会表现出兴奋,如躁动、言语增多、行为紊乱、欣快、无故哭笑或痴笑等,如不及时救治,将有生命危险。因此专科医联体的成立有助于减少误诊情况。
社区康复病房
及早干预老人精神问题
赵敏主任医师介绍,目前老年人退休后面临角色转变,加上现在空巢老人多,精神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为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松江等5个郊区,与该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了双向互动的协作模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施伟便长期“驻扎”在松江佘山的康复病房,对当地的老年人进行精神疾病治疗及心理辅导,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专科医生的帮助,而且一旦发现问题在社区就能及时干预,有需要的话还可网络会诊,或直接转诊至上级医院,解决了郊区市民专科疾病就医难问题。
精神专科医联体
在基层落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一峰院长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科联盟成立二十年来,从过去的实地医疗到现在的网络联动,由最初的专家会诊查房,到如今双向转诊、亚专科学科共建、多中心研究、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医院管理输出等一系列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全方位交流,已覆盖全国12省市自治区的46家医院,如今触角还延伸至了本市10余家大学校内心理咨询中心,这将进一步助推专科医联体在基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