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20日表态,宁可重新大选,也不想组成一个“不稳定”的少数派政府。然而,不管这次能否组阁成功,她想要的德国式“稳定”,似乎已渐行渐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毛小红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未有过组阁失败的案例,只是组阁谈判时间长短有区别。据资料统计,1980年以来,平均每届大选结束后40天能选出总理。2013年,大选结束后花了86天才组阁成功。从本届大选9月25日结束算起,这次四党组阁谈判时间至今还不到两个月。
自民党19日宣布退出组阁谈判后,默克尔向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汇报情况。这位原本仅拥有象征性权力的国家元首突然成了一个关键角色。德国基本法规定,如组阁失败,总统有权提名总理人选,但也需要获得议会过半支持;如提名失败,议会各党也有机会推荐总理人选,但一样需要多数支持。如仍不成功,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宣布重新举行选举,大选需在随后60天内进行。
施泰因迈尔表态说,仍希望说服各方重启组阁谈判,联盟党与社民党的“大联盟”或“黑黄绿”组合也好,“不要把责任推回给选民”。他在发言中避开了议会第三大党、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
施泰因迈尔当过两届外交部长,作风稳健,在民间口碑甚佳。但他毕竟不是实权人物,是否有能力把各方拉回谈判桌有待观察。
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此次公然“撂挑子”的自民党党首克里斯蒂安·林德纳,《柏林日报》20日一篇评论认为林德纳是在“耍花招”。
这篇文章分析称,林德纳一直希望自民党重振雄风。此次谈判,自民党希望获得财政部长等重要职位却不能如愿,干脆退出。自民党指望重新选举能让它争取更多“中间偏右”选票,或者借机积蓄力量。
另一个选择是联盟党撇开自民党,与绿党组成一个占联邦议院44%议席的少数派政府。立场偏左的绿党虽然在难民政策、环保议题上与联盟党有诸多分歧,但有一定妥协空间。默克尔执政12年来还没跟绿党结盟过。绿党领袖之一霍夫赖特已表示愿意继续组阁谈判。
社民党20日重申不会参与组阁,支持重新选举。原本社民党坚定当“反对党”,有利于遏制选择党在议会势力,所以大选虽败,选后反倒“吸粉”不少。然而,当前组阁困难的情况下,社民党的坚持被部分舆论看作是另一种“不负责任”。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问题专家毛小红认为,无论如何,目前困境只会让选民对这些传统“建制派”政党愈加不满。重新组织一场大选别的不说,又将花掉纳税人将近1亿欧元的公帑,而选举结果大体很可能与这次相差无几,老牌政党、大党很可能进一步“失分”,受益的是选择党等“小党”。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