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财经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信研报遭通报批评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
研报常常误导 需要加强监管
连建明
■ 贵州茅台日K线图
  在不负责任的研报受到上交所通报批评之后,被券商捧上天的贵州茅台股价连续4天调整,较上周最高的719.96元下跌了近10%。券商研报往往在股价大涨之后一味“追涨”,常常误导股民,对此,需要加强监管。

  调高目标价到900元

  进入10月份之后,大牛股贵州茅台(600519)加速上涨,券商纷纷发布研报大力推荐茅台。11月16日,贵州茅台收盘价719.11元,涨幅4.51%,最高价为719.96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首只700元股票,总市值冲破9000亿元,今年累计涨幅118%。

  券商发布的研报继续调高贵州茅台的股价,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将贵州茅台的目标价上调至725元/股,申万宏源将其目标价调至750元/股,中金公司则将其目标价调高至845元/股。

  安信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苏铖在11月16日发表的研报可谓最为“大胆”,将贵州茅台目标价上调至900元/股,理由是:公司在2024年-2025年前后年投放量可达到4.48万吨附近,对应净利润预计会超过740亿元(含系列酒),较2017年预测净利润250亿元升幅约200%。称2025年贵州茅台目前产能规划下,可预估的市值有望达到1.85万亿上下。

  上交所通报批评研报

  这种“大胆”预测遭到监管“棒喝”。11月20日晚,上交所发布通报,认为安信证券研报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相关预测估算客观依据不足。本次研报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及1.85万亿市值空间的研究结论,主要基于对核心产品茅台酒的出厂价提升及销量增加的预测,但该基础假设的客观依据不足且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研报按照1299元/瓶的“普飞”价格去简单推算2025年前后茅台酒销售额。目前茅台酒的出厂价维持在819元/瓶,前述预测价格较目前价格大幅增加了58.6%。但分析师未说明提价信息的来源或预测依据,未对价格、销量等预估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进行审慎分析,亦未充分提示相关不确定性风险,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其次是风险揭示不够充分。上交所对此通报批评,要求其规范发布,避免研报出现夸大、误导性陈述。

  相比券商研报的“追捧”,贵州茅台则发布了风险提示,11月16日晚间,贵州茅台公告称,最近市场上的一些讨论和观点,尤其是关于公司过高的目标股价及估值均不代表公司的态度,希望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理性看待,审慎决策。公司近期股价上涨幅度较大,郑重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

  股价下跌风险显现

  贵州茅台股价应声下跌,11月17日下跌4.01%,报收690.25元,回落到700元大关之下,本周连续3天下跌,昨天下跌3.95%,报收650.52元。连续4天的下跌股价已经较719.96元的最高价下跌了9.64%。这4天的下跌已经体现出机构研报一味看涨的风险,实际上贵州茅台目前动态市盈率30倍,不是很低。

  研报误导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7月底,方大炭素(600516)大涨超过2倍,券商却不断发布看涨研报,尤其是招商证券一份研报称方大炭素“年化盈利能力已达70亿元”,对此,8月1日晚方大炭素公告表示,此结论缺乏判断依据,公司2017年净利润不可能达到70亿元。事实上,方大炭素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0亿元,剩下最后一个季度净利润要达到50亿元完全是天方夜谭。股价方面,方大炭素冲高之后大幅回调,昨天报收24.25元,较7月底30.89元的收盘价跌了21.5%。

  显然,券商的研报也需要加强监管,不能在股价大涨后误导投资者,而投资者对于券商研报也不可轻信。  首席记者 连建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研报常常误导 需要加强监管
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保险监管首要任务是防止“市场失灵”
中期经济乐观 看好大金融板块
关注社会保障领域 满足养老理财需求
广告
新民晚报财经新闻A08研报常常误导 需要加强监管 2017-11-23 2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