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历史真相不容混淆 别让正义的声音被淹没~~~
历史真相不容混淆 别让正义的声音被淹没~~~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真相不容混淆 别让正义的声音被淹没
他们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代言”
王可佳 颜亮 高山
■ 松冈环介绍南京大屠杀真相
■ 郑洪在《南京不哭》中文版首发式上
■ 威尔逊医生的子女在加州举行的纪念碑落成仪式上 本版图片 GJ
  文/王可佳 颜亮 高山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早就把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暴行钉在耻辱柱上。但在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此同时,国外也有不少勇敢的有识之士,一直用各种方式追寻和传播这一段历史事实。

  “不仅是为了中国人”

  日本市民团体“铭心会”会长松冈环说:“我想成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代言人,为了将来终有一天能画下句号,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铭心会”为探寻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而设。松冈环1988年第一次到南京实地调查,她与其他会员在随后近30年间追访、追查数百名受害者和日军侵华老兵的经历,把他们的证言集结成书、拍摄成纪录片。

  松冈环曾是小学历史教师,日本教科书肆意歪曲侵华战争历史,激发她追寻真相、呈现真相。

  “现在仍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存活于世,我们把他们的经历告诉世人,告诉大家战争是什么,和平又是什么。不少日本人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日本80年前所发动的侵略战争至今仍未画上句点,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不幸,责任百分之百在日本一方。”

  松冈说,近年与北美学者交流,她得知当地人想法,如果不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的悲惨遭遇,不仅无法了解整个二战的全貌,也无法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平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崩塌。大家一定要充分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才能建立更稳定的和平基础。”

  松冈说:“我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中国人,更是为了日本人。这是日本人能获知真相的机会”。

  “我们现在仍不能放弃,”她说,“我总认为,即使是星星灯火也可成为点亮前路的光源。”

  731部队问题专家、日军侵华战争历史学者森正孝现在日本国立静冈大学教授和平学课程,先前担任中学历史教师。他从1985年开始揭露日军侵华战争的真相。

  森正孝曾拍摄、制作多部有关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等还原日军暴行的纪录片,还曾多次到中国黑龙江、浙江等地寻访细菌战受害者,在日本追查大批731部队原队员,获得大量珍贵的细菌战影像资料。

  森正孝说:“对中日两国民间交流来说,历史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若想获得真正友好关系,必须首先正视历史,向现在的日本人民揭露战争历史真相,然后大家一起去克服、解决这个问题。“这将成为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各国之间真正友好关系的基石。”

  “如何向下一代人更好地讲述历史真相是个重要课题,也是我的重要使命,”他说,“虽然我年纪也不小了,但我会继续下去,直到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十年写就《南京不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郑洪现年80岁,出生在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发生那一年。2016年,郑洪所写英文小说《南京不哭》在美国出版。小说写了十年,十易其稿。

  英文不是他的母语,南京不是他的家乡,但一种使命感推动着他:他在为自己写,为与他一样在战乱中长大的同辈人写,也为不知道那场战争之痛的年轻一代写。

  1995年4月13日下午,两名同事在办公室找到他,让他去听一场讲座。郑洪到场时,4名学者正向200多名听众讲述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之事。那4人是麻省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菲利普·莫里森、历史学教授约翰·多佛、达特茅斯学院历史学教授马丁·舍温和日本法政大学日本历史学教授袖井林二郎。

  他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因为美国投掷原子弹,日本民族受伤甚重、苦难最多。郑洪热血冲脑,举手要求发言。“如果一群强盗闯入你家中,强暴了你的妻子,杀死了你的儿女,还要割破你的喉管,警察进屋来制伏了强盗,救了你的命。请问台上4位尊贵的先生,这是警察在暴力执法吗?”台上台下一片安静。一名美国主讲人回应几句,又回到原来话题……

  郑洪决定写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小说,因为那是日本侵华最典型的罪证。《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是继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后,又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由美国华人学者写就的作品。

  与张纯如冷峻的纪实风格相比,《南京不哭》以两对男女的悲欢离合为主线,既痛述国殇又弘扬人性温情,让读者体会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也领略中国的风俗人情之美、器物文化之美。

  《南京不哭》面世后,连续数周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卖到脱销,多次加印。郑洪认为,掌握话语权很重要。“日本右翼势力出版了600多本与二战历史相关的书,严重歪曲历史,美国主流社会相当大程度上受到这些言论误导。相比之下,在西方主流社会发声的华裔作者屈指可数。”

  他说:“西方社会对日本战时的暴行显然已经忘记了大半。我们的声音,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被淹没了。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对世界发声,把历史的真相用种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讲述父亲当年壮举

  玛乔丽·威尔逊·加雷特觉得匪夷所思:时至今日,竟仍有人试图否认南京在80年前发生过一场大屠杀。玛乔丽是南京大屠杀见证人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次女。“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了我父亲的信件,清楚地证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罗伯特·威尔逊1936年1月至1940年8月在金陵大学鼓楼医院任外科医生。日军1937年12月进攻南京,威尔逊让妻子带着半岁大的长女离开,自己留下,与其他一些西方人组织国际委员会,设立难民安全区,庇护南京市民。同时,他用文字记录日军暴行。

  说起父亲,玛乔丽不禁哽咽:“他目睹日军的暴行,同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尽力救治那些遭日军伤害的平民。他日以继夜做手术,极少休息。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压力。”

  11月12日,加州阿卡迪亚市举行威尔逊医生纪念碑落成仪式,玛乔丽带着弟弟和儿孙一起参加。600多名华人在现场迎候,向威尔逊医生的后人表达感激和敬意。

  玛乔丽希望让更多美国人了解南京曾经发生的一切。12月1日,玛乔丽受邀在阿卡迪亚一家社区俱乐部演讲。她问: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大约一半人举手。

  “现场有这么大比例的民众听说过南京大屠杀,我很开心。”于是,玛乔丽讲起父亲在南京的经历,人们静静地听着,她讲完时,“他们纷纷过来与我握手、拥抱。”

  她说:“80年过去,我们还是要向年轻一代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讲述我父亲的事迹,要让他们明白人性可以很伟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双语小记者/新民教育
   第A15版:双语小记者/新民教育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6版:人物·社会/新民环球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要闻
   第A32版:广告
他们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代言”
法国画家作品 揭露日军暴行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4他们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代言” 2017-12-14 2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