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参与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广泛发表在各类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并被大量引用,而且在田间地头已培育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围绕 “水稻理想株型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这一核心科学问题,项目团队鉴定、创制和利用水稻资源,创建了直接利用自然品种材料进行复杂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新方法。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关键基因IPA1被“捕获”,其应用可使带有半矮秆基因的现有高产品种的产量进一步提高;稻米食用品质精细调控网络被“破解”,为优质稻米品种培育提供了“导航仪”。高效精准的设计育种体系就这样逐步建立起来,杂交培育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新品——“嘉优中科”“广两优”“油优”……亩产量均比当地主栽品种提高10%以上,为解决水稻产量与品质互相制约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策略。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还揭示了水稻的起源与驯化历史,在生物学上证明了栽培稻起源于中国。 本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