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比看,12月份,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其中,受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8.6%和8.3%,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6个百分点;鸡蛋、羊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均有所扩大,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3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6.6%、2.8%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1.37个百分点,占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的七成以上。
统计数据还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的2.0%回落了0.4个百分点,稳稳地完成了2017年年初定下的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物价低位运行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那么,2018年的物价会否大幅上涨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从全球来看,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也在低位运行,输入性通胀对中国影响减少,而且随着中国货币发行速度减缓,低通胀的状态预计将长期维持,2018年物价涨幅也将大概率低于2%。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预计,在2017年低基数的基础上,2018年CPI同比可能有所上升,但在整体需求平稳、货币环境收紧的大背景下,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预计全年CPI同比在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