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摆脱古典束缚 催发舞蹈“裂变”~~~
摆脱古典束缚 催发舞蹈“裂变”~~~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摆脱古典束缚 催发舞蹈“裂变”
中葡舞者将合演《春之祭》
朱渊
■ 葡萄牙库伦舞蹈团《春之祭》演出照
  有人说,如果此生只看一部现代舞,那一定就是《春之祭》。此话虽说得决断,却不无道理。正是《春之祭》,让西方舞蹈在音乐、节奏等方面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跳出了“优雅”的范畴,让舞蹈产生质变。也正是《春之祭》,催发了舞蹈发展的“裂变”。1月24日,以细腻精致著称的葡萄牙库伦舞蹈团将携手7名中国优秀的舞者献演于东方艺术中心,为《春之祭》带来又一次颠覆。

  1910年,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想到了一个场景:一群长老围成一圈,看着一位被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少女跳舞直至死亡。《春之祭》的舞剧音乐由此诞生。该剧于1913年在巴黎首演时,口哨、嘘声、议论声不断,更多音乐家持竭力反对的态度,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从这一天起,芭蕾的风格拓展了。许多人还将《春之祭》的到来视作现代舞诞生的符号。在此后的一百年里,这部最初被指责为“亵渎了优雅”的作品被一代代舞者重新解读,一次次被注入新的血液。

  葡萄牙库伦舞团的编导丹尼尔·卡多索在原作的基础上切入当代语境,这部《春之祭》最具颠覆性的是,“女主角”破天荒地被换成了男人,原作中的少女则变为一个群体。卡多索说:“我的《春之祭》将与我们的世界和当今社会联系了起来。”

  届时,葡萄牙库伦舞团的7名舞者与北京舞协推荐选出的7名优秀舞者将同台演出,东西方演员、各种服装样式将交织出现。来自中国的合作编导谢欣表示:“中葡合作的《春之祭》将引入中国元素以及来自中国舞蹈的气韵和呼吸。在舞美方面也会融合中国的水墨画。”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健康园/健康养生·广告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吴淞江边 轻轻牵手
中葡舞者将合演《春之祭》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3中葡舞者将合演《春之祭》 2018-01-15 2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