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上海两会·新民眼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公共场所增加“救命神器”
  市人大代表

  翟骏

  急救设备的设置,代表一个城市的安全和文明发展程度。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方面效果显著,被称为“救命神器”。去年6月,一名26岁男子心脏骤停,因使用在轨交世纪大道站内设置的AED进行除颤,得到及时抢救。上海市红十字会启动的AED设置公益项目,在地铁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设置750余台,加上市教委在学校布设的,总数超过千台。但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666公里,为世界第一,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AED的配置比例远远不够。为此,建议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推动AED急救设施的设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郊野大地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冷门建议”与城市温度
关注教育培训机构信用信息公示
在公共场所增加“救命神器”
打破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壁垒”
强化全市固体废弃物处理
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
利用大数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新民眼A03在公共场所增加“救命神器” 2018-01-29 2 2018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