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特派记者在韩国“入乡随俗”——~~~
本报特派记者在韩国“入乡随俗”——~~~
本报特派记者在韩国“入乡随俗”——~~~
     
2018年02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特派记者在韩国“入乡随俗”——
冬奥撞上新年 喜上加喜
陶邢莹
新民图表 制图 戴佳嘉
  农历正月初一,江陵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在太阳的照耀下,仿佛春风拂面。45岁的韩国大叔姜鍊畯起了个大早,穿上工整的西装,同他的母亲和妻子忙活开了。一大桌韩式新年饭,很快就能热腾腾上桌了。当中国人民正在欢天喜地庆祝春节的时候,韩国人也在过节。热热闹闹的节日为平昌冬奥会增添了不少喜气。

  注重饭前仪式

  韩国称春节为“旧正”,与称元旦为“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国家规定韩国新年放假3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姜鍊畯告诉记者,韩国一年有两个最重要的节日,分别是韩国新年和韩国感恩节,其中韩国感恩节的日子同中国的中秋节一致。

  上午8时开始,姜鍊畯家里的门铃声开始不断响起来,兄弟姐妹们纷纷来到他家。作为长子,每年的新年都要在他家里过。

  首先进行的一道仪式是祭祀。他们认为祭奠祖先、传承孝道是大事。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贡奉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

  庄重的祭祀结束后,大人就开始给小孩子发红包了。小孩子只要甜甜地向长辈问候一声,道一句新年好,就可以拿到1万韩元(约等于60元)甚至更多的压岁钱。“压岁钱不在于多少,代表的是一点心意。通常,我们还会给老人红包,让他们开心开心。”姜鍊畯说。

  吃三顿团圆饭

  从昨天开始,姜鍊畯的母亲为今天的新年饭做起了准备。韩国人十分讲究新年团圆饭自家动手,并在家里就餐。吃团圆饭不仅难得,而且象征了家族兴旺。

  最讲究的食品,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

  热心的姜鍊畯在除夕夜给本报记者送上了各种韩式煎饼,“趁热吃吧,这是我母亲亲手做的。”这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记者心里倍感温暖。

  今天,姜鍊畯的兄弟姐妹在他家要吃早中晚三顿饭,每一顿都是团圆饭。从韩国烤肉、年糕、小鲍鱼、生鱼片到泡菜饼,一桌十几道菜,全都是韩式经典。当然,怎么能少了最传统的泡菜,就着用韩国大米特制的甜饮料,味道相当清爽。“这一桌,全都是我母亲带着家里的女性一起做的。”姜鍊畯说。而他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显然惊到了记者,足足有20号人。

  姜鍊畯告诉记者,在江陵这样的小地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得还不错,不过,在首尔,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个小家庭的形式吃团圆饭,不再那么隆重了。

  不一般的新年

  今天,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玩韩国传统的“尤茨游戏”。据说在扶余,国王将五种家禽分给五个部落,而“尤茨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繁殖这五种家禽。它是根据丢掷东西的翻扑来决定分数,按分数走棋(相当于中国的掷十二象游戏),老少皆宜。

  他们不穿颜色艳丽的衣服,也不放鞭炮,更没有中国的“春晚”。“我们注重的是,在家里自己动手做饭,和和美美就行了。”虽说打心底里有点羡慕中国的春节文化正走向世界,但姜鍊畯对于自家的新年庆祝活动已是相当满足了。

  这3天里,江陵市街上的不少商户关门,但部分饭店依然开门,“冬奥会嘛,这里难得迎来那么多游客,我们当然要开门迎客。”一家韩国烤肉店的店主告诉记者。

  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涌向江陵和平昌,有的自驾、有的坐高铁,去到各个场馆观看如火如荼的冬奥会。

  原来,平昌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召开,吸引中国游客不只是唯一目的,对于韩国当地人来说,阖家团圆、同看奥运,这个韩国新年过得更特别、更有意义。

  特派记者 陶邢莹  (本报平昌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08版:漫画/新民印象
   第A09版:漫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阅读
巴赫向中国人民献上“春节快乐”
冬奥撞上新年 喜上加喜
年的味道
新民晚报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A06冬奥撞上新年 喜上加喜 2018-02-16 2 2018年0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