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2018年02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巧手迎春
不用一刀一剪 撕出百只小狗
陆梓华
  冬日午后,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五楼活动室内,孩子们正饶有兴致地围着一位老人,看他用普通的红纸“变戏法”。不用刀剪,也不用草图,只凭一双手,一撕、一扯、一挖、一抠……不到4分钟,红纸就变成了一只圆眼翘尾的小狗。

  老人今年72岁,名叫华兴富,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撕纸”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两天,他撕的100只形态各异的小狗,正在虹桥艺术中心为参观者送去春的喜报。

  华兴富说,自己和纸结缘,似乎是天意。9岁那年,他偶然在当时的长宁区图书馆见到一位民间艺人表演撕纸,一下就被吸引了。在上海人民印刷八厂工作的几十年,他负责宣传工作,整天和各种各样的纸打交道。为了出好黑板报,他到上海市青年宫师从著名水彩画家哈定学画画,也正是在那时,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

  20年前的一天,他经朋友引荐,结识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胡立德。更巧的是,胡立德正是他童年时偶遇的那个人。师徒结缘,决心让“海派撕纸”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华兴富看来,撕纸的魅力在于从来没有两幅作品一模一样,每一道毛边,都留着手工的印记,每一种纸都有自己的个性。“北方撕纸较多表现生活场景,而海派撕纸更讲究文化内涵。”华兴富说,他从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中提取了“圆”“月牙”“地平线”等三个通用符号,它们的组合则千变万化。几个“月牙”相连,变成了重瓣的牡丹;月牙儿错落排列,则变成胖嘟嘟的元宝。“要不停地转动纸张,始终从上到下撕,才能让图案更加饱满”……言谈间,华兴富手中的活计始终没停。

  人物剪影、水墨画、窗花……带着各色原创作品,华兴富一次次走出国门,成为文化使者。平日里,他的日程表则被长宁区内多所学校占满,从幼儿园孩童至老年大学学生,一张纸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华兴富说,撕纸不仅培养艺术鉴赏力,更能提升孩子的空间感和想象力,帮助塑造孩子的性格。他也期待着有更多年轻人可以走进这古朴的艺术世界,让这门非遗艺术真正活起来。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09版:康健园
   第A10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连载
   第A14版:阅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家装专版
上海今起开设30条春运公交专线
不用一刀一剪 撕出百只小狗
“汪星人”看病那些事
春节捋袖献血爱心不放假
武警昼夜值守保灯会平安
旺年一笔顺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不用一刀一剪 撕出百只小狗 2018-02-19 2 2018年0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