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全国河蟹大赛“最佳种质奖”的奖杯金光闪闪,新年的计划写在了白板上:打响崇明清水蟹的品牌。
养蟹要从“宝宝”抓起
临近春节,是沈亚达一年里最忙的时候——养蟹人最重要的购苗期到了。“从一月起到春节期间,一共卖掉了近30万斤,基本上销售一空了。”沈亚达乐呵呵地表示。买菜时,大家经常做的是“讨价还价”,而购买沈亚达蟹苗的人,有不少是“讨价加价”。有些养蟹人去年拿了沈亚达几千斤蟹苗,一下子就赚钱了,今年早早打电话来预订。
为何养蟹人认准了沈亚达的蟹苗?“我们用的蟹种都是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培育的‘江海21’。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中华绒螯蟹相比,16月龄蟹的生长速度提高了近18%。用‘江海21’蟹种养出的大闸蟹,个个身强体壮、还有漂亮的‘大长腿’。”沈亚达告诉记者。“江海21”可是饱含深意,“江”代表长江、“海”代表上海,‘21’则表示21世纪的引领者,“我们要在21世纪打造属于上海的品牌蟹。”
目前,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十多户养殖户,春节期间,他们也没闲着。每天都要给“蟹宝宝”们喂料,还要关注蟹塘里水草的生长。“我们会实施严格的流程监管。”沈亚达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叠《水产养殖日志及用药指南》。每个蟹塘的“宝宝”,一天吃了多少饲料、是否换水、是否施药等信息一目了然。
“要养出大蟹,有三个因素:种好、草好、水好。这三个因素环环相扣,我们的种源有了保障,就要在后两项上下功夫。”沈亚达说。今年冬天气温偏高,“蟹宝宝”每天的营养也补充得很好,使得一部分扣蟹早熟,产量受到轻微影响。“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就有经验了。”
想为蟹苗“办户口”
在沈亚达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大规格河蟹先后拿到全国河蟹大赛的金蟹奖、最佳口感奖和最佳种质奖,实现了大满贯。未来,沈亚达计划给蟹苗打上二维码,让蟹宝宝不再是“黑户口”,再收回400亩地,扩大蟹苗养殖面积。“以前我们使用都是三两以上的母本,今年起我们要用四两的和更大的,父本也要使用五两和五两以上的。”
新年里,沈亚达和养殖户们也默默许下了狗年的心愿,“我们要做强做大崇明清水蟹的优质种源,同时进一步拓展蟹文化的传播,让崇明清水蟹的品牌‘旺’起来。”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