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楼一梦六十年
王悦阳
  ◆ 王悦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当这一段耳熟能详的经典越剧唱段,再度回响在上海大剧院剧场中时,台上台下的观者无不感动不已,大家或许不曾想到,这一曲脍炙人口的唱段,自1958年2月18日首演之时起,至今已传唱了整整一个甲子,六十年的辉煌与荣光,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心血,铸就了这部越剧艺术不朽的传世之作。

  60年前,汇集了徐玉兰、王文娟等一批越剧流派创始人的越剧《红楼梦》在上海共舞台首演,一个甲子过去了,这部作品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当代剧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戊戌年新春,为纪念越剧《红楼梦》上演六十周年暨越剧宗师徐玉兰逝世一周年,上海大剧院再度上演殿堂版《红楼梦》,钱惠丽、郑国凤、张小君、杨婷娜、王婉娜等几代徐派传人饰演贾宝玉,以传承演出纪念永远的“宝哥哥”——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林黛玉一角则由当代“王派”传人单仰萍、王志萍携青年演员忻雅琴、李旭丹饰演。

  此次演出从《元妃省亲》开始,场面宏大,气派雄伟,一派玉堂富贵,雕梁画栋,最终又于《太虚幻境》结束。偌大的舞台之上,只留宝玉一人独立苍茫大雪之中,不禁令人感喟,好一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一布局,不同于经典版自黛玉进府始,自宝玉出家终的结构,却更符合《红楼梦》原著的精神主旨与深刻内涵。同时,在基本保留经典版唱腔的基础上,在全剧细节处理与意象表现上加以丰富,呈现出立足传统,传承创新的全新格局。

  戏以人传,一部好戏的流传,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心演绎与薪火相传。在殿堂版《红楼梦》中,整整三小时的演出,汇集了当今越剧界几代徐王流派的优秀传人,其中既有刚刚毕业不到一年的越剧新秀,也有人气超强的偶像级明星演员,更有当代越剧舞台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几乎每一位演员出场都会赢得观众热情的掌声。特别是钱惠丽所扮演的贾宝玉,气质华贵,在《宝玉哭灵》一折中,以情带腔,声情并茂地将徐派经典“哭灵”、“问紫鹃”等唱段,演绎得丝丝入扣,动人心魄。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与舞台张力,体现了中生代领军人物在越剧舞台上的日趋成熟与高标独具。此外,郑国凤的《金玉良缘》,单仰萍的《焚稿》,王志萍的《葬花》也发挥了各自流派艺术的特色,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与心情,为当代越剧舞台留下了经典范本。而作为年轻一代传人,优秀青年演员杨婷娜、李旭丹、王婉娜等人的表演,可圈可点,李旭丹一颦一笑间的古典娴静气质,温婉细腻的身段造型,较为贴合林黛玉人物形象,令人观之可亲,而王婉娜的青春朝气,也将贾宝玉的纯真善良表现得讨人喜欢,过目不忘。

  自徐玉兰、王文娟等一代宗师算起,直至如今最年轻的“95后”传人,越剧《红楼梦》的辉煌延续了整整六十年。如今,这种永不凋零的美,也必将延续至未来,构筑下一个甲子的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庆民俗?
青山吟英雄,一曲惊天地
红楼一梦六十年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A21红楼一梦六十年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