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故事多
由东方卫视中心纪录片团队拍摄的纪录片《愚园路》,分《洄流》《时刻》《呼吸》三集,这也是上海第一条被完整地用纪录片形式搬上荧屏的百年马路。愚园路东西横跨长宁、静安两区,起先是上海道台为对付太平军的进攻于1860年修筑的军路,1918年最终告成,今年刚满百岁。
这是一条历史名人荟萃、历史风云激荡的百年老路。孙中山、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等都在此留下过身影,开国大典上的6位副主席中的3位民主人士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都在此居住或活动过,康有为、蔡元培、茅盾、林语堂等文化大家和艺术大师梅兰芳、傅雷、田汉、刘海粟、黎锦晖、张爱玲等也都与愚园路有缘。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汉奸也在此留下了历史耻辱。愚园路上既有红色的足迹,也有民主运动的风云;既有惊心动魄的谍战,也走过许多文人墨客的身影……
愚园路上有《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它曾是党中央早期的机关刊物。1928年4月15日,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编委罗亦农被捕,6天后,他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布尔塞维克》登载了罗亦农就义的消息。编辑部旧址对面,是著名新西兰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旧居。在这座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中,路易·艾黎不仅掩护过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接受宋庆龄的安排,在顶楼秘密架设电台与党中央和红军保持联系。
愚园路上的刘长胜故居,是地下党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现作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对社会开放。1949年3月,一封绝密情报从愚园路俭德坊送出,情报是国民党军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这对渡江战役起了重要作用……
城市记忆不模糊
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老马路,愚园路只是其中之一,像愚园路这样有历史、有文脉、有故事的马路在上海还有不少,如陕西北路、武康路、多伦路、江宁路、南昌路、复兴路等,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约一公里的陕西北路上,有宋家老宅、马勒别墅、荣宗敬故居、怀恩堂、何东公馆、西摩别墅等21处文物建筑,许多达官贵人、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曾聚居于此,留下了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蒋宋联姻等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近代的风云变幻。南昌路上坐落着孙中山、巴金、徐志摩、赵丹、傅雷等故居。光说老渔阳里这条弄堂,其2号走来过毛泽东、陈独秀、俞秀松、陈望道、维经斯基等人;对门5号是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弄堂对面是科学会堂,杨振宁、李政道、苏步青、李国豪、叶叔华等均在此讲台前出现过。
纪录片《愚园路》摄制组花一年时间调研和拍摄,采访了上百位愚园路居民和历史文化学者,最终采用“岩层分布法”,即力图用简单、通晓的结构,鲜为人知的故事,勾勒出多层文化交叠、海纳百川的百年沧桑,复活了这条路上的城市记忆。
纪录片《愚园路》将从21日晚起在艺术人文频道播出。 本报记者 俞亮鑫
马上评
拜老路为师
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上海郊区也有历史文化名镇,如朱家角、枫泾、七宝、川沙、南翔等,但这些水乡古镇大多显示的是江南文化的特征。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多元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上海中心城区的百年老路无疑更有特色,纪录片《愚园路》就证明了这一点,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陕西北路、武康路、多伦路等同样如此。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上海百年老路,浓缩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风云,它们就像一个个窗口,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走过了众多风云人物,也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人们漫步在这些具有历史沧桑、人文情怀的老路上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