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科创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复旦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为治疗黄斑变性等疾病提供新路径~~~
复旦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为治疗黄斑变性等疾病提供新路径~~~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为治疗黄斑变性等疾病提供新路径
植入光敏纳米线阵列 恢复视网膜感光能力
张炯强
图 视觉中国
  本报讯 (记者 张炯强)纳米技术帮助失明小鼠重获视力。复旦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发表了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未来可望为千千万万的失明者带来福音。

  视网膜中对光敏感的感受细胞(光感受器)受光照射产生电信号启动了视觉过程。光感受器一旦损伤或退变(如常见的黄斑变性),由于它不能自行修复,往往会导致失明。用人工方法恢复视网膜的感光能力是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面临的大难题。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附属中山医院兼职教授张嘉漪课题组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郑耿锋课题组联手,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将光敏纳米线阵列植入盲小鼠眼底,使其恢复了视觉。相关研究成果以《纳米线阵列恢复盲小鼠视觉》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据介绍,该合作团队受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启发,研发了经金纳米颗粒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的人工光感受器。该纳米线阵列使盲小鼠视网膜中存留的神经节细胞(把视觉信号经视神经向大脑视觉中枢传递)恢复了对绿色、蓝色和近紫外的光反应,其对光的敏感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接近正常小鼠。研究团队进一步在活的盲小鼠眼底植入纳米线阵列,发现视觉中枢(视皮层)的神经元也恢复对光的响应,瞳孔光反射也有改善,这些结果表明盲小鼠的视觉已恢复。该研究成果为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通过研发新一代可植入性人工光感受器,帮助视觉恢复。这或许会为有长期视觉衰退风险的人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全球首个“雾计算”实验室就在上海
植入光敏纳米线阵列 恢复视网膜感光能力
新民晚报科创上海A09植入光敏纳米线阵列 恢复视网膜感光能力 2018-03-19 2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