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公私分立”强化阶层固化 为了子女未来痛下血本~~~
“公私分立”强化阶层固化 为了子女未来痛下血本~~~
“公私分立”强化阶层固化 为了子女未来痛下血本~~~
“公私分立”强化阶层固化 为了子女未来痛下血本~~~
“公私分立”强化阶层固化 为了子女未来痛下血本~~~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私分立”强化阶层固化 为了子女未来痛下血本
“起跑线”焦虑折射印度教育之痛
张亚东
■ 《起跑线》中,主人公夫妇为了让女儿进入最好的私立学校假扮土豪 剧照
  印度电影《起跑线》4日登陆中国院线,“未映先火”。这部电影用夸张手法讲述一对中产夫妇费尽心思为女儿“择校”,反映出印度家长也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

  不求“学区房”

  “印度没有学区房概念,”在孟买南部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莫希特·拉姆钱达尼告诉新华社记者,“只要你能保证按时到校,住哪儿其实无所谓。”区分教育质量的不是“学区”,而是公立和私立两套学校管理体制。“有钱就去私立学校,没钱就去公立学校。”

  按照印度媒体报道过的数据,月收入达2万卢比(2000元人民币)可算是印度“底层中产”。私立学校因为教育质量、设施不一样,收费水准大不相同,一年学费折合人民币从1000多元至几万元不等。

  利蒂放弃了与家一路之隔的学校,选择就读离家更远的“教堂与约翰·康农学校”,这是南孟买收费最贵的私立学校之一。“这是南孟买有名的学校,入学要提前登记,还要考试;如果暂时没有学位,只能慢慢等。”

  不拼“小升初”

  印度采用小学-中学12年学制,中学不分初、高中,且很多学校属“12年一贯制”。小学和中学自然衔接,没有“小升初”或“中考”,门槛较低的期末考试决定升学与否。

  中学老师乌米什·沙阿介绍,“只要不是三门主课考试不及格,就可以顺利升入中学”。主课有数学、英语文学、英语语法、科学和社会研究等。在孟买,所谓及格是百分制试卷过40分。

  印度“高考”是教育竞争最激烈的阶段,每年有约1000万人参加。著名高校如印度理工学院和尼赫鲁大学,录取率相当低,绝大部分学生不会把它们当成志愿。

  “学校即阶层”

  影片中文译名为《起跑线》,英文名为《Hindi Medium》,直译是“印度中产”,关注的是印度中产阶级难以逾越现状、既无法挤进“上流”也不愿融入“下层”的尴尬。

  对印度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戳中的“痛处”是社会阶层固化现实。印度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阶层固化问题一直存在,而现有“公私分立”教育制度不仅无力消解阶层固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这一现实。

  影片中主人公夫妇为孩子费心择校,不惜“扮土豪”到“装穷”,“母亲”一句台词显露“焦虑”的背后动机:“学校就是阶级。”在孟买的公立学校,老师用印地语授课;而私立学校一律采用纯英文教学和英文教材。这一差别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求学的路能走多远。在印度,想借子女教育实现阶层跨越十分困难。即使穷人家孩子借“贫困生名额”进私立名校,也会因消费水平等隔阂无法融入“上流”圈子。   张亚东(新华社供本报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科创上海
   第A07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事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柏林警方挫败一起持刀袭击图谋
花大钱翻新 晚点停运却成德铁常态
健身方式新潮流 一边跑一边拾荒
“起跑线”焦虑折射印度教育之痛
第一家太空酒店拟2022年开业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1“起跑线”焦虑折射印度教育之痛 2018-04-09 2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